“隔空盗刷”为何有人信? 

时间:2025-02-26 13:38 发布于:观察频道编辑:杨博  来源:广州日报

近期,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声称“通过近距离接触的支付方式,导致手机里的钱被隔空盗刷”的短视频。尽管事件的始作俑者吴某已因捏造并传播网络谣言被警方依法处罚,但这些为博眼球而摆拍的视频还是引起了网友的讨论。

所谓的隔空盗刷,当然是假的。只要手机处在锁定状态,“碰一下”支付不可能发生。特别是在大额交易、风险交易的情况下,系统会要求用户以验证密码、指纹、面容等方式再次确认,确保交易无虞。所以,公众对此感到过度担心,是不必要的。

然而,为什么有人被“隔空盗刷”谣言忽悠呢?关键在于对技术应用风险缺乏认知。如今,NFC技术被广泛用于移动支付、门禁管理、智能家居等领域,难免让人对技术产生疏离感与不信任。越是不了解,越容易恐惧。越是担心,越容易轻信。实际上,不法分子已盯上这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把它变成了电信诈骗的“提款机”。人们面对陌生技术环境时的陌生、担心与手足无措,也成了骗子手执胜算的砝码。

当假客服在电话中声称“航班出了问题”,有的人就慌里慌张地信以为真,进而被诱导进入“退还保险”的操作——下载非法App,绑定银行卡,再通过NFC支付功能把钱转给骗子。当骗子编造“扣费要取消”的理由、假装帮人解决麻烦,有的人就不假思索地成为骗子手中的“提线木偶”。比如,打开屏幕共享或任其远程操控,泄露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惊慌失措,盲目轻信,都成了上当受骗的催化剂。

怎样避免掉入这类远程非接触性诈骗的心理陷阱呢?很重要的一点是增强技术信任,使人们更安心地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在技术应用方面,着力避免滥用触碰支付,防止老年网民才过“鸿沟”又掉“陷阱”,使支付安全更加牢不可破;在监管执法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惩犯罪行为。个人也要提高警惕,谨防陌生支付操作,共同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