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时间:2025-02-13 12:18 发布于:文物频道编辑: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做好文物普查,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石林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文物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国家、省、市等有关部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要求,为全面掌握全县文物资源保存状况,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效能,2023年以来,石林县有序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各项工作,县文物普查工作队始终秉持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深入全县各村、山林田野,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文物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文物特征、保存现状等基础信息进行了科学有效的采集记录。

关注文物普查,了解中国文化,传承华夏文明。截止2024年12月底,实地调查全县不可移动文物217项,共计245个项目点。其中,复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文物(含文物保护单位)188项,登记文物复查率达100%。新发现有价值的文物线索28项,新发现文物比较有代表的项目有大圭山秦土司营盘遗址、大叠水四孔石拱桥、安仁村尹开周墓、石峰寺李文桂摩崖题诗石刻、狮子山和尚墓塔、阿着底村彝文摩崖题字、大湾箐村二审判决勒石示垂碑、大湾箐村冶金遗址、三家村尖山矿洞遗址、黑龙潭水库东方红隧道题字石刻等一批历史遗迹遗存,新发现文物整体保存较好,年代涵盖了明代至二十世纪70年代,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石林县自古就有人类居住于此,历史文化遗存类别丰富,地方特色鲜明,县城学地山是唐宋时期滇东三十七部落蒙部的治所驻地,县域范围至今保存着丰富的彝族历史文化遗迹。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复查和新发现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彝文摩崖题字、彝文碑刻、彝汉文碑刻文物19项,内容涉及清末农民起义史、明清时期族群迁徙史、历史人物墓志等,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研究石林县历史文化、区域民族融合发展史等的实物资料,成为昆明地区,乃至全省范围保存彝文题字、彝文碑刻历史遗迹较多的重要地区。

做好文物普查,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下一步,石林县按照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相关工作要求,加快普查信息资料的整理和汇总上报,做好新发现文物的调查、研究、认定、公布工作,为今后科学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让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