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城市规划展示馆非遗文化传承活动圆满结束 

时间:2025-02-10 12:22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非遗文化传承

灵蛇纳福七天乐

蛇年非遗庆新春  匠心独具传千古

2025年春节,作为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晋中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在这一特殊的时刻,以“蛇年非遗庆新春 匠心独具传千古”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非遗文化活动。正月初五至初十一,规划馆化身为非遗文化传承的欢乐场,邀请市民儿童一起走进传统技艺的世界,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当非遗传统技艺与非遗蛇年春节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非遗剪纸

祥蛇纳福剪艺秀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传承了数千年。在非遗剪纸活动中,科普老师现场演示剪纸过程,并从剪纸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文化内涵、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生动有趣的讲解,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跃跃欲试。从简单的线条勾勒到复杂的图案剪裁,大家全神贯注,沉浸其中,剪纸中从灵动的蛇形到寓意美好的汉字都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欢声笑语不断。

非遗京剧发箍

作为京剧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箍不仅仅是造型的装饰,更承载着戏曲艺术的传承,展示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活动中,小朋友们戴着亲手制作的京剧发箍,模仿起戏中的经典动作,真可谓小戏骨风范,大家不仅学到了关于京剧的知识,更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非遗爱国五谷画

瑞蛇贺春凝五谷

五谷杂粮粘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结合了中国传统的五谷文化与非遗技艺,活动当天,大家以金黄的玉米、饱满的绿豆、黝黑的黑豆……这些平日里常见的五谷杂粮为媒介,创作出一幅幅形态各异、寓意深远的艺术作品,寄托了对新春的美好祝愿与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也让古老的农耕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非遗舞龙灯

作为中国传统节庆中的重要项目之一,舞龙灯展现了非遗技艺的艺术美感与传统节庆的欢庆氛围。活动中,科普老师详细介绍了龙灯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发展里程等,让参与者对龙灯文化有了直观深刻的认识。制作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经过精心制作,一盏盏色彩斑斓的小龙灯在参与者手中诞生,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非遗滚灯

祥蛇贺岁映花灯

非遗滚灯作为一项历史悠久且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怀。活动伊始,科普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滚灯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制作技艺中的关键要点。在制作环节,大家既遵循传统技艺又融入各自的创意,一盏盏别具匠心的滚灯不仅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了非遗制作的乐趣,更营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非遗竹编画

“竹编,这一古老的手艺,既是一种生活技能,又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承载着无数匠人的智慧与心血,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期望。” 活动中,科普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竹编的发展历史、主要特点、传承意义及编织方法。在对竹编工艺有了一定了解后,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想法创意,一挑一压,排列不同颜色的竹篾,最后将图卡固定在竹编板上并装入相框,一幅幅独一无二的竹编画便精彩呈现。

非遗掐丝珐琅画

瑞蛇呈祥珐琅绘

景泰蓝是中国著名手工艺,起源于元朝,盛行于明朝,历史悠久。掐丝珐琅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延伸,借鉴了传统景泰蓝工艺中的掐丝、点蓝技术,在平板媒介上用金属丝掐出各种图形,用釉料(釉砂)等原料点蓝着色。掐丝珐琅画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掐丝珐琅DIY手作寓教于乐,DIY的同时可以开拓视野,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首个非遗蛇年春节,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庆典。这些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展示,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晋中市城市规划展示馆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向市民传递了非遗文化的悠久历史,也让更多人了解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2025年春节,非遗文化在晋中市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成为了全市人民共同庆祝新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晋中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将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习强国·i自然”学习园地的职能,继续秉承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使命,通过更多丰富多彩的对外活动,推动非遗技艺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