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县文化馆开展二十四节气文化悦民活动
巧制鱼灯迎小寒 非遗文化共传承
——绩溪县文化馆开展二十四节气文化悦民活动
鱼灯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间艺术,承载了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它是祈福和庆祝丰收的象征。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1月5日,在小寒节气的这一天,绩溪县文化馆组织开展了“巧制鱼灯迎小寒 非遗文化共传承”文化悦民手工制作活动。
活动现场,我们邀请到安徽省非遗传承人,歙县全域旅游宣传推荐官,徽文化优秀传播者潘敏老师来绩溪分享歙县鱼灯(汪满田鱼灯)的历史和教学制作。随着讲解的深入,潘敏老师现场演示了鱼灯的制作过程。她灵巧的手指在竹篾间穿梭,一边编织一边讲解技巧,从选材、绑扎到糊纸、上色,每一步都透露着匠人的智慧与耐心。
家长和孩子们围坐一圈,聚精会神地观看,不少孩子更是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亲手尝试。在潘敏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纷纷动手制作起自己的鱼灯来。从最初的笨拙到后来的熟练,孩子们兴奋不已,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就感和喜悦,他们手中的鱼灯虽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但都充满了童真与创意,仿佛每一条“鱼”都拥有了生命,在水中自由游弋。
千年文化,薪火相继。此次“巧制鱼灯迎小寒 非遗文化共传承”文化悦民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亲手体验了鱼灯制作的乐趣,更深刻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它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里,这些鱼灯将成为温暖人心的光,照亮每个人前行的道路,也让非遗文化的光芒继续闪耀。
图文丨汪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