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夜校不务正业乱象急需匡正纠偏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这两年,“上夜校”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夜生活”选择。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方式,多地政府也对夜校提供补贴,希望推动社会形成持续学习的氛围。然而在夜校受到热捧的同时,近期有不少人反映,一些夜校用低价引流之后,实际上课程质量堪忧;甚至还有的机构只是招生中介,根本不做培训,学员报课后发现问题,却又维权困难。(12月16日 央广中国之声)
久违的“夜校”模式重回当下,且大有一座难求的热络景象。这充分体现当代年轻人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也有助增强青年群体的就业竞争力,更为构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助力添彩。但诚如大潮之下难免有泥沙的道理,“夜校热”的背后也不乏鱼龙混杂、弄虚作假的市场乱象。主要表现为中介低价引流、课程鱼目混珠、质量以次充好、维权困难重重。这些乱象亟待纠偏匡正、依法整治。
盘点年轻人青睐“夜校”的成因,固然有其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内生动力,夜校本身的价格亲民和课程丰富当为其显性优势,而由此达成纾解压力、拓展兴趣、结识新友等的衍生效应,更为“夜校热”的持续延烧推波助澜。不过,由“夜校热”发散出的商机诱惑,也让不法之徒利令智昏、铤而走险。比如,一些中介机构打着“夜校”名号,以低价吸引学员,等学员去上几次课后便以各种理由推出新增收费内容,亦或是声称要提前捆绑续班。有网友披露,一些中介与好多培训机构有合作,把学员们的信息分转到各个培训机构,他们借机赚“引流”费用。
还有的培训机构,声称有知名老师授课,有技术大咖全程指导、包教包会。但收钱后却不能兑现承诺,此前声称的“小班”授课也变成许多人云集的“大班”教学。这显然属“货不对板”的虚假宣传。平心而论,无论是一些夜校存在的不能如约开办、虚假宣传严重等问题,还是中介机构蹭“夜校”热度以引流牟利,种种乱象都极大伤害了“夜校”声誉,侵害了学员利益,也让真正用心做夜校的专业人士心灰意冷。
矫正夜校不务正业市场乱象,需要相关部门切实履职、强化监管。要严格资质审核、定期培训与考核、优化课程设计,要通过加强信息公开、引入第三方评估、建立学员反馈机制等措施引导市场竞争,有效解决夜校背后的课程收费、教学内容、师资标准等相关问题,更好满足年轻人群体自我提升的诉求,依法保障学员权益。如果培训机构未能遵守相关合同要求,甚至出现违法违纪、失信欺诈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机构要积极介入、认真查证、依法惩戒。
消费者报名参加夜校,要选择有官方认证的机构或者选择品牌、规模、口碑较有保障的机构学习。要认真了解相关背景信息,包括成立时间、资质认证、历史评价等;详细了解课程的具体内容、教学计划和师资情况,确保符合自己的兴趣;切勿轻信网络宣传,多去线下试听考察,并给自己足够的时间考虑,切忌因为一时冲动或碍于面子报名交费。对侵害正当权益的不法行为,要秉持零容忍态度,积极举报维权,并保存好相关证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