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申报条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补贴资金
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申报条件:
技艺掌握方面:
长期从事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实践,熟练掌握其传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知识和核心技艺。这意味着申报人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的技艺理解,能够准确地传承和表达该非遗项目的精髓。
对于一些技艺类的非遗项目,如传统手工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传承人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艺水平,能够独立完成相关作品或表演,并在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上有一定的贡献。
影响力方面:
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即在该非遗项目的传承领域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其技艺风格、传承方式等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能够代表该项目的较高水平。
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比如在当地、省内甚至全国范围内,其传承的非遗项目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对该区域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传承活动方面:
在该非遗项目的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包括收徒传艺、举办培训班、参与文化交流活动等,致力于将该非遗项目传承下去。
培养后继人才,制定合理的传承计划和目标,有计划地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确保非遗项目的延续和发展。
品德方面: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具备德艺双馨的品质。传承人不仅要在技艺上有较高的造诣,还要在品德上树立良好的榜样,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补贴资金:
中央财政每年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提供一定的补助资金,目前每人每年为 2 万元。然而,各地方政府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财政状况,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以进一步支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传承活动。例如,广州市规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补助经费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 27 万元。这些补贴资金主要用于补助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研究、传播、交流、创作、创新等传承活动的支出。
三、中国都市文化界网总结: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严格的申报条件确保了选出的传承人具有真正的传承能力和影响力,能够肩负起非遗项目传承的重任。而补贴资金的支持则为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有助于激发传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这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对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