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刘家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今年,祁县刘家堡村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挖掘利用乡村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围绕王维IP做文章,蹚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小乡村”迸发出“大活力”。
一踏入刘家堡村,便被这里的文化氛围所吸引,灰墙白瓦、亭台水榭,唐诗宋词随处可见,王维塑像静立其中。巧妙地将王维的人文精神与村内自然景观相融合,打造出了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研学基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身着汉服,体验王维笔下的诗意生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研学学生
这种沉浸式研学还蛮有意思的穿着汉服、游走在祁县文人墨客中,感觉受益匪浅。
刘家堡村通过昌源河沿线村庄“抱团”发展,推出“文脉历史显传承,昌源河畔绘丹青”主题研学路线,打造祁县青少年科学院,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学习“课本外的知识”,2024年6月被晋中市教育局授予“晋中市研学游学基地”。自研学课程推出以来,已接待研学学生1.3万余名,接待游客1200余人,并与祁县本地中小学开展合作,共同发展。
研学教师
通过研学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祁县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了解到祁县的名人故事,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孩子们能把研学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王维美术馆
王维纪念馆
研学智汇数智馆
少年科学院
王维文杏露营基地
山居秋暝乡村民宿
青少年科创梦工厂
王维灵境文创中心
刘家堡村围绕“诗佛”王维,建设王维水墨小镇,发展全方位全业态乡村旅游。项目共分三期,一期已投入运营,主要涵盖王维美术馆、王维纪念馆、研学智汇数智馆、少年科学院、王维文杏露营基地、山居秋暝乡村民宿、青少年科创梦工厂、王维灵境文创中心等板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投资500万元打造的“王维”数字IP人物,将《千里江山图》《辋川图》等青绿代表作品结合虚拟技术实景游览,以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王维宇宙”体验之旅,让游客在互动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唐代诗人的传奇人生。
“王维”数字IP人物
王维水墨小镇创始人 闫传明
王维水墨小镇是昭馀镇刘家堡村“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的项目,也是昌源河湿地公园跟刘家堡村景村结合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连接点,村民们不出村庄就可以在这儿上班工作,希望围绕王维这个大IP在乡村振兴、景村结合、地方文化名片打造方面,提供一个非常接地气的模式。
同时,刘家堡村利用农户闲置房屋开发乡村酒店、农家乐饭店、文杏露营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农户从租赁到运营再到维护收入“三连升”。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饭和特色农产品,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也让更多群众“吃生态饭”“发旅游财”。
农家乐 员工 赵秀丽
我们借助刘家堡文旅融合发展东风,在这里开展了一家农家乐,主要是经营粤菜,生意还挺好的,我们的民宿不仅注重住宿体验,更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希望刘家堡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刘家堡村逐步完成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居绿化、污水净化、整村景区化、农厕升级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主题党日”活动,发挥群众代表模范作用,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如今的刘家堡村,正从“局部美”向“全域美”转变,全力打造干净、文明、有序的宜居环境。
祁县昭馀镇刘家堡村 村民 傅金蓉
我们村的卫生特别干净,跟之前有很大的变化,还紧靠昌源河湿地公园,有花、有草、有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非常舒心。
刘家堡村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将特色农产品融入乡村旅游,坚持企业投资既要“富民”也要“哺村”,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支部+企业+农户”三链合作模式,单项每年增加集体收入8万余元。
祁县昭馀镇刘家堡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王继强
刘家堡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找准目标定位,大力推进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王维美术馆、王维诗苑、科普馆等载体,通过研学游学全面发展乡村旅游,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记者:范金宇 编辑:王黎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