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市总工会开展“非遗+”公益课堂 点亮职工文化生活
灵武市总工会开展“非遗+”公益课堂 点亮职工文化生活
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灵武市总工会深化“新时代工友大学堂”,开展了多样化公益培训活动。在新提升改造的工人文化宫开展了全市职工剪纸、刺绣、手工布艺制作等非遗课堂10场,培训职工880人次。同时,联合银川高新区工会深入新澳羊绒、中再、瑞银等25家企业开展非遗公益培训进企业活动10场,培训职工600余人次。让职工亲身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各族职工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深化了民族团结创建,构筑了各族职工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非遗+理论”夯实文化根基。在公益培训中,注重非遗理论知识的传授。邀请非遗传承人,为职工们深入讲解刺绣、剪纸、手工布艺制作等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通过理论培训,职工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理解到这些传统技艺背后承载的中华民族智慧和情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二是“非遗+活动”激发传承活力。在开展非遗课堂和非遗培训进企业活动过程中,职工们互相学习借鉴、交流心得,并将自己精心制作的刺绣、剪纸、手工布艺等作品在灵武市工人文化宫手工制作室展示出来,激发了职工的创作热情。通过非遗公益培训活动的开展,增强了职工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吸引了更多职工关注非遗,让非遗在活动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是“非遗+阵地”扩大传承范围。充分利用各类阵地开展非遗公益培训。灵武市工人文化宫成为主要的培训阵地,为职工们提供了宽敞、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们还深入园区、社区、企业、车间等,将非遗培训带到基层。通过多阵地的培训,扩大了非遗传承的范围,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非遗技艺。
通过非遗公益课堂和非遗培训进企业活动的开展,我们以非遗为纽带,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今后,总工会将继续深入推进非遗公益培训工作,让指尖上的匠心不断传承,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灵武市总工会职工文化中心 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