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保护主义攫利伤人害己
近日,欧盟委员会以欧盟公报的形式发布了有关对华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决定,关税大棒的落下,显示出欧盟机构和部分成员国在借助贸易保护主义达成政治目的上的一意孤行。
随着中国电动汽车行业飞速发展以及绿色产业对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意义持续上升,欧盟开始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视作所谓挑战和问题。在欧洲舆论和政客持续炒作所谓中国产品“不公平补贴”及“过度依赖”乃至“未来席卷欧洲市场”等错误论调的背景下,欧盟委员会在没有企业申诉的情况下对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发起所谓反补贴调查。而后,欧盟委员会推动所谓“进口数量登记”“关税保证金”等措施,均在一步步将关税决定做实并塑造相应舆论。只是,其公布的调查结果在补贴定义、补贴程度认定等方面罔顾市场发展实际和中国产业现实情况,简单粗暴、毫无根据地给中方扣上“不公平补贴”的帽子,在产业界看来既荒唐又可笑。
数月来,中欧双方商务部门、产业界及技术团队频繁磋商,欧盟自然深知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避免贸易冲突爆发的重要性,然而其最终决定却明显充满了在产业利益保护上的小算盘。从征税本身来看,欧盟几次所谓披露或决定虽下调税率,但下调幅度难言有诚意,打造高关税壁垒的保护主义本质没有改变。而其比预期时间提前一天公布最终结果,更显示其征税的板上钉钉和迫不及待。与此同时,欧盟一方面对中国产业界集体提出的价格承诺方案和围绕补贴问题的申诉材料视而不见,另一方面试图与各个企业分别达成价格承诺协议,通过分化产业界实现欧方收益最大化,破坏了中欧就产业问题构建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努力。近期,中欧刚刚完成新一轮对话,可话音未落欧盟即落下关税大棒,显示其将关税和谈判双轨推进,把关税作为博弈筹码和逐利工具的盘算。
欧方借保护主义攫利的态势,激起愈发高涨的反对声浪。中国商务部明确点出欧方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并用“不合理、不合规、不认同、不接受”摆明态度立场。欧盟中国商会则指出,征收反补贴税是政治驱动下的保护主义措施。德国、匈牙利等国政府则均表明反对关税立场,近期访华的芬兰总统斯图布则指出,中欧应避免陷入关税升级、贸易争端加剧这样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中欧绿色产业的合作发展和互利共赢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对于欧盟整体绿色转型、消费者福利乃至交通等行业气候治理的正向效应显著。同时,通过良性竞争、相互投资以及产业链互嵌,双方车企的利益也已紧密结合在一起。欧方以政治目的驱动人为破坏市场环境,换不来其汽车行业一夜转型,只会失去全球电动汽车企业对欧洲投资的信心,让其绿色转型道路平添更多荆棘。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