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文化馆:“非遗”文化助力文旅“出圈” 

时间:2024-10-30 16:11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寿县文化馆:“非遗”文化助力文旅“出圈”

国庆假期,修缮一新的国保单位寿州孔庙内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扶老携幼,三五成群,将大成殿前的院落挤得水泄不通,游客们都为正在这里举办的“国庆七天乐,非遗伴你行”活动所强力吸引。寿州查拳、寿州大鼓、正阳关抬阁肘阁……一个个极具寿县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轮番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精彩绝伦的非遗技艺与恢宏壮丽的孔庙建筑交相辉映,令在场的外地游客惊叹不已,大饱眼福,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窥斑见豹,一叶知秋,寿州孔庙这一万头攒动的火热场景,再一次见证了寿县文旅的火爆程度。安徽文化云游客统计系统数据显示,国庆节七天,仅寿州孔庙一处景区游客量就达4万多人次,日均游客近6000人次,再创单日游客量新高。今年国庆假期,寿县文旅再次火爆“出圈”的显著特点是,非遗文化助力文旅红火的作用更趋明显,寿县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成为旅游“引流”的支点和“吸睛”的一大看点。

寿县具有3000年的文明史,是楚文化的积淀地、中国豆腐的诞生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为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文学之乡、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寿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诞生了数量众多、独树一帜的非遗文化,全县共普查出8大类136项非遗项目,列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4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9项,市县级48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近百人,其项目和传承人数量位居全省各县区前列。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成为寿县地域文化的突出代表和重要成份,为全县文旅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优势基础。

近年来,寿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全国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经济圈聚合、引江济淮百里画廊构建等重大战略机遇,以寿州古城、八公山创建“国家5A旅游景区”为工作抓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构建“一城、两翼、三区”文旅总体发展格局,全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全县文旅事业产业高歌猛进,风声水起,成功“破圈”。以非遗文化赋能景区发展的实践探索,是寿县文旅火爆“出圈”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文旅发展中,寿县注重将全县特色非遗项目植入核心景区景点,通过非遗展示互动、非遗产品体验等形式,培育新的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推进景区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为全县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寿县文化馆主动服务于全县文旅发展大局,围绕自身职责和业务内容,积极发挥文旅发展“急先锋”和“主力军”作用,紧盯县委、县政府和主管部门工作部署和目标任务,超前谋划,合理布局,精心组织,结合全县各级非遗项目的类型、体量、场地等实际,统筹安排非遗项目进入公共文化场馆和景区景点。针对寿县书画艺术底蕴深厚、爱好者众多的情况,该馆在寿县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新馆、美术馆等地常年开展书画展览,今年以来,已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炳烛光华二十载.翰墨飘香润寿州”书画作品邀请展、“山水清谧——庆祝建国75周年暨青橙美术馆师生画展”、“淝陵草堂”艺友中国画作品联展等大型书画专题展览20多场,吸引众多游客和观众进场参观,真实感受和现场体验到寿县独具特色的书画艺术魅力,进一步加深了对寿县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多彩寿州游,非遗伴你行。寿县文化馆结合全县节庆文旅演绎项目总体安排,探索实行“旅游+非遗”的模式,分别在公共文化场馆和景区景点嵌入非遗展演展示,不断丰富公共文化空间和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在宾阳门景区举办寿州锣鼓、寿州大鼓、小车灯等非遗项目展演;在报恩寺民俗文化街区举办寿州香草制作技艺、紫金砚制作技艺、寿州豆腐宴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现场展示,与游客进行互动交流;在寿州孔庙景区举办寿州查拳、寿州大鼓、正阳关抬阁肘阁等非遗项目展演,游客们大呼过瘾,此行不虚。

寿县文化馆通过公共文化场馆和景区景点这一载体,集中展示了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打造了寿县非遗文化IP品牌,为各地游客提供了全方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促进了公共文化场馆和景区景点旅游业态与体验的多样化,推动了非遗文化在公共文化场馆和景区景点的赋能作用发挥,从而实现了旅游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目标,有力推进了全县文旅消费持续火爆。今年上半年,寿县实现游客接待量625万人次,同比增长80.6%,综合收入34.5亿元,同比增长70%。

文字:楚仁君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