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10月10日,第27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在老挝万象举行。与会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强劲发展势头,愿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
中国和东盟友好关系源远流长,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近年来,双方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始终携手同行,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往来持续扩大,互联互通日益加强,人文交流蓬勃发展,互利合作为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据统计,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连续4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1至7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5520亿美元,同比增长7.7%,占同期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5.8%。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但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动荡等给发展带来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全球总需求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市场成为当下经济发展中最稀缺的资源。中国和东盟作为有14亿多和6亿多人口的两大市场,总人口规模占全世界的1/4,市场资源是最突出的优势。而且,中国、东盟两大市场正在全面升级、不断扩容、扩大开放,各领域各层次的需求将持续快速释放。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一系列双边、多边自贸协定加快推进实施,有效提升了要素流动和配置效率,创造了新的贸易投资机遇。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就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加强市场对接作为进一步合作的重要方向,推动中国、东盟两大市场更紧密更有机的融合联通,努力形成更为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发展外溢效应。
中国和东盟关系发展到今天,早已超越双边范畴,具有深远的亚洲意义和全球影响。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继续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同地区国家携手构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亚洲家园。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就要团结奋进、并肩发展,构建立体联通网络,积极推进铁路、港口等基建合作,加快签署和实施3.0版自贸协定,加强对接跨境支付系统,扩大本币结算规模,为未来亚洲打通发展脉络;扩大新兴产业合作,深挖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潜力,推动构建可持续、包容性的数字生态系统,推动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为未来亚洲增强发展后劲;深化人文交流,办好“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加强文旅、青年、媒体等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文明倡议在地区落实落地,为未来亚洲厚植友好基础。
亚洲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到的处世思辨。面对日益增多的风险挑战时,更加坚定地选择团结协作;对待国与国间的分歧、矛盾或争端,更多以对话促理解、以友善促和睦。中方愿同各方坚持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共同维护好地区规则秩序。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和东盟要做地区和平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坚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携手应对威胁破坏和平的各种负面因素。在备受关注的南海问题上,中方一贯坚持同有关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妥处涉海分歧。当前,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中方也将继续同东盟各国一道,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积极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共同将南海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当然,面对一些国家的侵权挑衅,中方也坚定维护自身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中国古人说:“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放眼未来,中国同东盟合作空间更加广阔。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能共创更加繁荣美好的未来,为促进亚洲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