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
事件名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发生地点:北平(今北京)
发生时间: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七七事变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
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
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
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
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
七七事变时间始末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
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
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
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
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
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
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
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
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
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
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
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
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七七事变事件影响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促进了全民族的觉醒,凝聚了全体中华儿女抗战的磅礴力量。
这一天是中华民族永远都难以磨灭的屈辱和血泪史,但是不屈的中国人从心底喊出了“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壮烈口号。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山河犹在,英魂勿忘
七七事变87周年
山河日新,国力日强
但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
依然清晰地镌刻在国人心中
87年岁月弹指而过
卢沟桥上的硝烟早已散去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足以告慰先辈
山河已无恙,盛世如你所愿
今天的中国再也不是1937年的中国
但卢沟桥的枪声仍在耳畔回响
这和平,来之不易
我们铭记历史
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而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87年前的7月7日
我们的先辈向死亡之威胁宣战
87年后的今天
我们更加懂得守护和平的可贵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千千万万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
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卢沟晓月桥犹在,烽火狼烟日未远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吾辈当自强!
来源: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图书馆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