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全省文化馆理论骨干齐聚衢州 共话“浙江精神”
全省文化馆理论骨干齐聚衢州 共话“浙江精神”
为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6月26日至28日,浙江省第二届文化馆理论高研班暨“浙江精神”研讨活动在衢州举行。活动由浙江省文化馆、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衢州市文化馆承办,来自全省各地的百余名文化馆理论骨干参加。
“浙江精神”是浙江的“根”和“魂”,是推动浙江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近年来,在“浙江精神”的指引下,全省各级文化馆势如破竹、齐头并进,方方面面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频频亮相全国舞台,展现出蓬勃的生机。文化馆理论体系的建立,不仅对文化馆各个艺术门类的实践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公共文化服务多领域协作工作起着关键作用。“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主阵地,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浙江省文化馆馆长、党总支书记阮静在开班仪式上表示。
针对当下文化馆系统工作的重点、难点,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在文化、旅游等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从全新的视角深度解读公共文化服务与社会、人文、历史多维度的关联,打开文化馆理论研究的视野,拓展文化馆理论研究的边界,进一步加深对具有浙江特色的文化馆理论体系的理解,并对“浙江精神”地方案例撰写进行指导。
浙江省文物局原局长、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会长杨建武在《浙江考古和中华文明》的课程中,从中央政治局的两次非常临近的集体学习说起,聚焦中国现代考古学与中华文明探源,梳理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百年历史,详细阐述了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的关系,让学员更系统地认识了万年上山、五千年良渚等,并提出考古的价值在于“验证已知,探寻未知,颠覆认知。”
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金武刚全面分析了市民艺术夜校的办学模式、课程供给、示范价值等,剖析了市民艺术夜校成功背后的诸多因素,通过大量实践案例指出“青年定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创新的重要意义。
资深媒体人、城市秘密创始人王群力围绕《我理解的公共文化与现代化》作主题分享,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讲述自己与文化的不解之缘、畅谈对公共文化的认识,深刻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原理,并从普世性、社会性、现代化三个方面入手阐释公共文化的使命和愿景。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全省党校系统马克思主义学会会长李涛从水的独特气质来理解浙江文化,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浙江溯源以及推进中华文明现代文明浙江探索的基本方向。
活动期间,学员们参观了“浙江精神”的衢州实践主题展览,学习和了解展览中的优秀事迹和人物。学员们认真听取展览介绍、深入沟通交流,纷纷表示要以“浙江精神”各地实践案例为切入点,加强文化馆理论研究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不断探索文化馆理论研究的新定位、新思路、新方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