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娥:花甲绣娘指尖匠心传非遗
西峰区后官寨镇的刘喜娥是一位年逾花甲的民间香包刺绣文化艺术传承人,她始终秉承匠人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庆阳香包的至真至爱。
走进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村刘喜娥的家中,只见桌子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丝线和造型各异的香包产品,刘喜娥正和几个绣娘围桌而坐忙着赶制香包。
现年62岁的刘喜娥自幼受母亲的熏陶,酷爱香包刺绣艺术,耳濡目染下,她十来岁时便可以独自制作出十二生肖香包:“我母亲喜欢刺绣,我也学着做,后来做十二生肖、鞋垫、绣花鞋,一步一步提升技艺。”
日积月累,刘喜娥的香包刺绣技艺越发娴熟,香包产品更加精美。于是,她便尝试把自己做的香包拿到市场销售:“那时候推的自行车,作品挂在上面,一个五毛钱,最好的一个才卖5到10块钱。”
近年来,庆阳香包文化艺术节的连续成功举办,更坚定了刘喜娥做大做强香包的信心。2015年,她成立了庆阳馨妤陇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带领村民做香包。并先后获得了西峰区民间香包刺绣文化艺术传承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甘肃省民间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我做香包已经40多年了,因为喜欢这个,所以就一直坚持到现在,我也希望姐妹们把香包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刘喜娥说。
这些年,刘喜娥把自己的技巧、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香包刺绣爱好者,她手把手带出了许多学员,连她的女儿、媳妇都成了她的学生。
香包从业者李改霞说:“在我婆婆的精心指导下,我的手艺进步了很多,去年香包节收入了2000多元,今年我也做了一些香包,希望能有更多的收获。”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