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历史的镇远龙舟文化
两千多年历史的镇远龙舟文化
镇远,地处湘黔两省三地交界之处,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是一座历经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这里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完美结合,多元文化在此交融、传承、演进,其中端午赛龙舟就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镇远从古至今端午赛龙舟文化活动皆具规模宏大、赛戏同舟、亮点纷呈、全民狂欢等特征,享有黔中“龙舟之乡”和“龙舟文化发源地”等美誉。
历史悠久的镇远赛龙舟。镇远端午赛龙舟传承至今已有2000多年。早在战国时期,镇远就属楚国管辖之地,楚风盛行。相传汉朝时期,镇远民间就自发组织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各种活动,至宋朝已十分兴盛。宋代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并下诏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谕令各地官府组织赛龙舟。明代嘉靖年间《贵州通志·卷三·风俗》记载:“镇远府,端阳竞渡,府临河水,舟楫便利。居人先期制造龙船,绘画首尾,集众扮演剧戏。以箬叶裹糯米为粽,弃水中……是日划龙船,以木雕龙头、龙尾,系于船之前后,放乎中流,多则十余只,少亦八九只,敲锣打鼓,争先恐后,互争胜负,极为热闹,谓为龙舟竞渡。拽船争先得渡者,是岁做事俱利焉。”清乾隆徐家干著《苗疆闻见录》记载:“苗民好斗龙舟……其舟以大整木列成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20余人。短挠激水,行走如飞。”《镇远县志》记载:民国时期,镇远官方及民间还组织举办过声势浩大的龙舟大赛。抗战时期,龙舟赛事仍然持续。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中国镇远龙舟节正式命名。从此,名城镇远每年都举办规模宏大的龙舟赛。今年将举办2023民体杯全国龙舟、独竹漂比赛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第三十九届赛龙舟文化节系列活动。
多元交融的镇远赛龙舟。赛龙舟是镇远民间风俗的典型代表和文化遗存,具有多元文化共生共融、多民族包容共进等特性。每年端午节不仅有道、佛、儒三教共融的传统祭龙仪式、陆上游行、群龙游江、开幕式、赛龙舟、闭幕式、抢鸭子、放河灯,还有民间采莲船、龙舞、蚌壳舞、苗族踩鼓舞、侗族苗族芦笙舞、傩戏、地戏、唢呐表演等,沿街还举办摄影、书法、美术展等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了镇远古老龙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无穷魅力。赛龙舟当天,古城街头巷尾、㵲水两岸人山人海、欢声雷动,34个民族儿女齐聚古城欢庆千年龙舟文化盛会。历经千年的历史沉淀,镇远已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交融与文化融合的地方之一,被广泛赞誉为“世界民俗文化保护圈”。
精彩纷呈的镇远赛龙舟。赛戏同舟、地域分明、规模宏大、年年举办是镇远赛龙舟的显著特征。清乾隆《镇远府志·卷九·风俗》记载:“镇远府,端午作龙舟戏,结彩两岸,观者如堵,以祈岁稔。竹枝词有云:鸣锣急响在船头,划桨争行较劣优,独有游人听不得,翻身直上玉皇楼。”可见,镇远赛龙舟从古至今就传承了赛戏同舟、争相竞渡的传统。每年端午龙舟赛前的游行仪式最能展示镇远龙舟文化特色,很多单位和商家都会请匠人扎精巧的彩船参加游江,不仅有一队队苗侗姑娘歌唱表演,还有《屈原》《梁红玉击鼓抗金》《关云长单刀赴会》《白蛇传》《龙神嫁妹》等传统故事人物造型高高立于船头,传统的扎故事工艺赋予了镇远赛龙舟浓郁的人文气息。龙舟赛当天,㵲阳河上龙舟列队如雁阵,参赛选手、嘉宾及观众数万人盛装云集。参加活动的不仅有八个老社区的传统龙舟,还有身长几十米的竞技龙舟。传统的“老八龙”按地域划分为顺城街红龙、兴隆街老青龙、新中街紫金龙、民主街皂角龙、周大街青龙、共和街斗鸡龙、联合街黄龙、西门街老白龙,每条街都有独特的龙船故事和各自的龙舟队伍。龙舟皆以圆木雕绘而成,栩栩如生。龙舟前后皆有色彩和造型各异的龙头和龙尾,昂首翘尾、各显雄姿。
全民狂欢的镇远赛龙舟。镇远赛龙舟是全民参与的体育运动和全民狂欢的文化盛会。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不仅要包粽子、挂艾叶、喝雄黄酒、看赛龙舟,数万民众还会云集古城共享节日欢愉,共祈国泰民安。赛龙舟文化节期间,不仅有近百支队伍,几千人参与划龙舟,还有12个乡镇组成的数万人文艺采街游行,现场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名声在外的镇远赛龙舟。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给复苏的赛龙舟传统体育文化注入了新活力,镇远男子和女子龙舟队先后13次代表贵州省在国家龙舟赛和国际龙舟赛中多次获奖。2006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频道向全世界直播了贵州镇远、湖南汨罗、台湾台北三地中国端午赛龙舟文化活动盛况。从此,全世界看到了从2000多年前划过来的镇远龙舟。
镇远赛龙舟2009年被列入黔东南州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