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基金会“星火传梦”场馆科普教师培训成功举办
中国航天基金会“星火传梦”场馆科普教师培训成功举办
科技之火 可以燎原。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推动航天科普公益事业,中国航天基金会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对口帮扶地区及革命老区打造了一批以钱学森书屋与航天科普基地为代表的优质科普场馆。为了进一步弘扬航天精神,普及航天知识,让钱学森书屋和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人员近距离了解航天, 5月2日至4日,中国航天基金会在海南省文昌市组织开展了“星火传梦”场馆科普教师培训。培训以提升参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目标,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钱学森书屋和科普教育基地11所成员学校的教师,通过聆听专家讲座、经验分享、座谈交流、参观嫦娥六号发射和发射塔架等形式对参训教师在航天精神、航天科技、场馆管理、活动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培训,旨在进一步推动科普教育的发展,传承和发扬中国航天精神。培训活动由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王程主持,理事长吴志坚、秘书长助理宁远明、奖励办主任魏小妹全程参加活动。
聆听科普讲座
学习航天精神
开班仪式上,理事长吴志坚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要求全体参训成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航天和科普事业的讲话精神;希望全体参训单位积极宣传航天文化,普及航天知识,传承航天精神;准确钱学森书屋和科普教育基地的定位,加强科普老师培训,发挥育人作用,把科普场馆做得越来越好!
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原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孙保卫将军的航天精神宣讲内容丰富而深入。
孙保卫书记的科普讲座分为三部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从北斗导航系统的前世今生感受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力量、从伟大的航天精神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他以亲身经历分享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感人故事。他的故事不仅让学员了解到航天事业背后的艰辛与挑战,也传递了坚持和勇气的力量。讲座内容振奋人心,学员们深切感受到这些成就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也展示了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大家认真聆听,积极发言,做好笔记,在交流谈论中进一步认识到航天精神不仅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动力,也是鼓舞人心、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周昌义做“中国月球科学探测任务回顾与展望”主题讲座。
周昌义研究员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五号等月球探测器的研制过程、发射情况以及在月球表面的工作情况。他强调,这些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和工作,标志着中国在月球科学探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表示,中国将继续推进月球科学探测,5月3日发射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将在月球背面进行更深入的科学研究,包括采集月球土壤样本、研究月球地质结构等,月球科学探测不仅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月球,也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
孙保卫将军和周昌义研究员的讲座内容丰富,既有对过去工作的回顾,也有对未来工作的展望;既有丰富的历史资料支持,又有生动的个人经历点缀,为学员提供了全面而深刻的航天精神教育,更好地理解航天事业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每个公民在其中可以扮演的角色。
观看嫦娥六号发射
民族自信油然而生
5月3日下午,文昌航天发射场上空彤云密布,呼啸的海风吹得椰子树频频弯腰。乌云遮蔽了发射场上空,树木风雨中摇摆不定,密集的雨点打在人们身上,打在即将发射的嫦娥六号身上,仿佛是给即将升空的嫦娥六号一次洗礼。现场近万民群中怀着激动的心情翘首以待,只为亲眼看到嫦娥六号的升空的那一刻。火箭升空的瞬间,数万名观看者欢声雷动,那巨大的轰鸣声和震撼人心的场景,让人难以忘怀。滂沱的大雨不能阻挡嫦娥六号的发射,艰难险阻无法阻挡中国航天前进的脚步,风雨中成功发射的嫦娥六号象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坚韧和决心,风雨过后必定是中国航天辉煌壮丽的篇章。大家近距离感受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科技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交流分享明方向
座谈讨论促提升
为进一步推动钱学森书屋和科普教育基地在航天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基金会组织开展了座谈交流活动,活动由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主持。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钱学森书屋教师代表作“建钱学森书屋 逐航天之梦想”主题发言,汇报了宁强县钱学森书屋的基本情况和运行情况。汇报中向大家介绍了宁强县钱学森书屋目前开展活动的形式:校内常态阅读、周末阅读活动、每月社会公众开放活动、依托书屋培养“卓越口才”、整合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科学家精神宣讲,丰富多元的活动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儿童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向往天空的远大理想,钱学森书屋成为广大师生、社会民众向往的精神家园。
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参训教师代表依次作了交流发言,汇报了钱学森书屋和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运营情况,以及后期工作设想。王程秘书长对交流分享进行点评,他希望钱学森书屋的负责教师立足本职岗位,整合资源,发挥书屋的育人作用。
吴志坚理事长总结讲话。他指出,要把钱学森书屋这个平台建设好、利用好,各书屋场馆的老师们要充分整合好资源,将书屋的日常活动融入到常规科普活动和学校学科教学之中;要做好学生的素质培养,在学生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树立航天理想;要求老师们要加强互动交流,共同提高书屋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面的效能。参训学员纷纷表示,一定不负中国航天基金会的殷切期望,努力建好钱学森书屋,扎扎实实开展好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为中国航天培育好一代新人。
参观航天育种中心
探秘火箭发射现场
5月4日,全体学员乘车前往文昌航天育种中心园区和文昌航天发射场参观学习。
在航天育种中心园区,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航天育种的原理和技术流程,介绍了太空环境具有微重力、高辐射等特点,这些条件可以诱发种子基因的变异,从而筛选出抗病、抗旱、高产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零距离感受到航天科技对经济生活、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离开航天育种中心园区后,学员们乘车来到了文昌发射中心发射塔架下,发射塔架高大雄伟的身姿让每个人都不禁肃然起敬。大家看到了那些曾经将卫星、探测器送上太空的火箭整装待发的场景,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和人类智慧的结晶。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作为中国最新的航天发射场,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它不仅承载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也代表着未来探索宇宙深处的雄心壮志。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教师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航天科技的重要性,也为他们在教学中融入更多航天元素提供了灵感。
这次钱学森书屋教师培训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更为中国的航天教育和科普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学员们不仅获得了知识的充电,更是对中国航天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心灵得到了触动。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将把这次培训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将所学知识和精神带回课堂,引导学生关注航天科技,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培养更多的后备力量。随着教师们的回归,这些知识和精神将在全国各地的钱学森书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共同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通讯员 陕西宁强书屋刘明浩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