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文明新风润乡村,移风易俗显成效 

时间:2024-05-04 17:19 发布于:文化频道编辑:A001  来源:文明南宁

移风易俗 | 马山县:文明新风润乡村,移风易俗显成效

今年以来,马山县结合乡村振兴建设,把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利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多种举措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破除陋习,为乡村文明注入磅礴力量。

马山县太平村

“上门”不收礼  彩礼成基金

马山县里当乡太平村是壮瑶民族聚居的小村落,千百年来,这里的群众沿袭嫁男娶夫的“上门”习俗。在实施“五个统一”工作法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太平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商议推出“上门”不收礼新举措,把固有的彩礼变为家庭基金、创业基金、教育基金,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红事新办的新风尚。

“上门”婚俗彰显男女平等

“上门”婚俗在群众心中是自由恋爱、男女平等的象征,更是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具体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里当乡的“上门”越来越普及,近年来,里当乡“上门”婚姻约占总数的32 %,大概每3对夫妇就有1对是“上门”的。太平村党支书谭小燕家中有兄妹三人,在其兄弟娶妻在家的情况下,谭大姐仍然选择“娶夫上门”,与兄弟共同操持家中的各项事宜。

“上门”不收礼,彩礼成基金

里当乡太平村结合刚脱贫不久、群众生活还不富裕的实际,把“倡导不收彩礼,减少彩礼负担”作为“五个统一”的重要改革内容,通过进村入户与群众讨论商量,对全村彩礼进行了统一规范,要求各家各户的婚嫁彩礼约定在2万元以内。对于“上门”式的嫁男娶夫,更是主动降低标准,把彩礼转换成家庭基金、创业基金、教育基金和保障基金,更加体现了对新家庭的爱护和支持,这种省钱又省事的“上门”风俗,让太平村的群众非常受益。

“上门”之风破解农村娶妻难问题

里当乡在加强乡村治理和推进移风易俗中特别关注这一问题,通过加强思想开导和宣传教育,引导更多的家庭通过“上门”来缓解娶妻难问题。2024年以来,里当乡先后有5户家庭通过“上门”解决婚姻大事,越来越多积极进取、勤劳肯干的男子放下传统思维,开始接受这种双向选择、节俭实惠的婚嫁方式,他们通过“上门”找到人生伴侣,通过简办或不办酒席节约基金,开启了共同奋斗的幸福生活。

马山县加方乡

“小板凳议事会”议出乡风文明新气象

“各位父老乡亲,我们提倡适度办婚礼、节俭过日子,摒弃搞攀比、讲排场的不良风气,自觉抵制高额彩礼、大办宴席、恶俗闹婚等不良现象……”近日,在马山县加方乡福兰村举办的“文明新风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福兰村专场)中,乡党委书记蓝云坐在小板凳上,和村民一同探讨如何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此次活动是加方乡通过“小板凳议事会”平台举办的众多活动之一。

接地气的“小板凳议事会”是一个形式新颖的议事平台,不仅拓宽了群众的发声渠道,在推动移风易俗、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小板凳议事会”的兴起,源于加方乡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入探索。村民们搬来小板凳围坐一起,讨论红白事管理、村风民风改进等话题,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共同商议符合乡村实际、贴近群众需求的新标准、新风尚。

今年以来,加方乡福兰村通过“小板凳议事会”已成功举办多场移风易俗大家议活动,涉及红白事“五个统一”标准的讨论与实施,在清明节、“三月三”等传统节日发放文明祭扫倡议书、开展巡山监督等,引导群众厚养薄葬、善待亲人。

“小板凳议事会”议出村屯文艺新风。通过商议,福兰村组建了一支村屯文艺队,队员自发组织多场文艺活动,村民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如快板《移风易俗新风尚》、小品《让乡村美起来》等。这些文艺演出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更潜移默化地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到村民心中。

加方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自治、民主协商的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建组织、立规矩,移风易俗这项“软任务”在加方乡变成了“硬约束”,《加方乡婚丧嫁娶公约》《加方乡红白理事会章程》等规章深入民心。

此外,加方乡还成立了“小板凳议事会”志愿服务队。乡镇、村委骨干力量和各村屯有威望、热心公益的群众加入队伍,进村入屯开展“学习身边榜样”宣讲活动,形成服务队带头、群众踊跃参与、干群一家亲的议事效应,涵养文明新风。

马山县合诚社区

“红白事一条龙”服务搬迁群众

马山县白山镇合诚社区的红白事操办已形成“点单—接单—做单”的一条龙服务,既解决了易地搬迁区群众进城入住的后顾之忧,也进一步转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实现了高效高质的移风易俗,深受搬迁区群众的欢迎。

完善红白事中心,让群众有场所办事

合诚社区是马山县最大的易地扶贫安置点,2019年以来入住2471户10055人,居民来自全县11个乡镇,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习俗习惯在这里交汇融合。社区筹建了两幢红白事服务中心楼,并在周边设置空旷绿地、挡雨篷、停车场、用水用电等配套设施,免费提供给社区的群众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居民群众再也不用挤在自家的套房里或跑回老家操办红白事。

合诚社区组织群众代表开展移风易俗大讨论活动

推行“六个统一”标准,让群众有规矩办事

搬迁区的群众分有9个不同的民族,大家的传统习俗和红白事办理标准各不相同,为了规范大家的操办标准,社区通过移风易俗试点工作,收集群众对红白事办理标准的意见建议,结合其他乡镇、村屯的办理参考经过层层讨论和修改,通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最新的红白事“六个统一”标准,对居民办理红白事的规模、宴席标准、礼金上限、服务队伍、服务场所、监督管理等进行了统一。

线上点单接单做单,让群众高效便捷办事

搬迁区的群众从老家搬来,除了邻居,周围没有多余的亲戚朋友,操作红白事极不方便。社区专门成立了“心诚志愿服务队”,居民群众只需提前到社区报备或通过微信群、服务电话找到志愿队点单,就可以获得一条龙服务。

“心诚志愿服务队”根据主家的目标需求、办理规模、宴席标准、菜谱要求等帮助群众准备好操办场地,提前对接各供货点安排下单落实物资采购、餐具租赁、餐饮服务、车辆安排等事宜,督促专业服务人员按时到点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全程不需群众动手,就能顺利完成操办事宜,让群众省时省心省力。

全程监督配合服务,让群众放心安心办事

在服务群众规范操办红白事过程中,合诚社区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对各家各户的红白事进行规范监督管理。在红白事办理过程中,社区组织志愿队和专业人员对宴席各项标准和菜品质量、活动现场安全等进行动态检查监督,全程均有志愿者巡查服务并协调管理,确保红白事对标操办、不发生食品安全和其他安全事故,让群众吃得放心、办得安心。2024年以来,合诚社区通过一条龙服务为群众办理红白事5件,全部按照白事简办、红事新办的原则落实,社区群众在移风易俗中共享全新的生活方式。

来源:马山县文明办、南宁日报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