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旅游火了,其他城市急了! 

时间:2024-01-09 09:12 发布于:旅游频道编辑:A001  来源:CTDU中旅联

“尔滨你真让我感到陌生”“尔滨送女生1000克拉冰钻戒”,近期有关哈尔滨的话题不断霸榜热搜,哈尔滨也一跃成为新晋网红城市“顶流”。

线上的流量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了当地的“客留量”,据悉元旦假期三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旅游热度环比上涨240%,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哈尔滨旅游就实现了人气、口碑、经济三丰收,这也让许多城市“坐不住了”。

01

各大城市开始

“抢人大战”

为了搭上哈尔滨爆火的流量顺风车,全国各地文旅局纷纷开始下场“整活”。

在广西11位“小砂糖橘”燃爆哈尔滨之后,多地文旅局局长纷纷喊话“小砂糖橘”,其中最火的还是身为“尔滨的哥们克斌”的沈阳文旅局局长,喊话“砂糖橘”们回家路过沈阳,欢迎站一站看一看,逛故宫、吃鸡架、看机器人,并且深夜在线答复网友们为沈阳文旅发展所提的建议,主打一个“听劝”。

辽宁丹东文旅局长赴哈尔滨中央大街给游客送草莓,邀请南方游客到丹东做客,泡温泉、赏花灯、吃草莓、玩滑雪。

为回馈东北对“小砂糖橘”的热情,广西开始花式回礼。桂林文广旅局局长热情喊话东北老铁,邀请“小东北虎”们、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们来体验甲天下的山水仙境。崇左市文旅局实打实推出景区免费政策,宣布当地45个景区免费向东北老铁开放。

此外,还有新疆伊犁也学着哈尔滨也建了一个冰雪大世界,邀请游客近距离感受“冰雪奇缘”。西双版纳景洪市文旅局局长在线感谢哈尔滨朋友们帮忙带孩子,并向可爱的“小冻梨”们以及全国的家人们发出邀请,到西双版纳感受这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02

城市文旅的焦虑

随着哈尔滨热度的上涨,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抢人大战”中来,原因在于一些城市发展文旅的焦虑。

一是流量的焦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普及和短视频的兴起,网红效应已辐射到旅游市场,这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因为旅游吸引物已经从旅游资源转变为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流量资源,三年前丁真带火理塘、贺娇龙策马奔驰的视频带火了昭苏就体现了这一点,近一两年越来越多的城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2023年,全国各地上百位文旅局长从幕后走到台前,通过在短视频中“秀才艺”“秀英语”等方式来吸引游客的关注。

但是“引流”并不是随便拍几个视频就行,城市走红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无法简单复制,所以这次各大城市文旅局长“喊话”,也是希望能借着哈尔滨的热点为自己的城市引流。

二是旅游消费乏力。

2023年作为“消费提振年”,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各地都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旅游消费的举措,加之部分“报复性出游”,文旅市场一片繁荣火爆。但不可否认旅游市场存在消费降级的事实,多个节假日旅游人均消费都不及疫前之前的数据,此次元旦假期虽然全国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均超过2019年,但是人均旅游消费590.59元,为2019年同期97%左右,并且旅游市场南北差异大,各个区域发展并不均衡,对于一些并不是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城市,消费收入可能不甚理想,他们更亟需提振旅游经济。

三是市场变化莫测。

2023年以来,从寺庙旅游、特种兵式旅游到反向旅游、Citywalk,旅游市场的热点一个接着一个,很多城市其实也想做各种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但是游客喜好变得太快,如果根据当下热点去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旅游线路,很有可能项目做好了,但热点早已过时,而社交平台上的宣传热点是能最快跟上的。

03

文旅发展的野心

拿什么能力匹配

一座城市想要成为旅游“顶流”无可非议,但是也得拿出成为顶流的能力才行。

政府支持。城市发展文旅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行,更需要战略、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所言,在正常竞争环境下,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干预,但在危机中和危机后,“有形之手”不可或缺。相关战略和政策在短期内,都有助于解决旅游产业链断链、缺链、弱链、短链等问题,在长期,则有利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除了“真金白银”的硬性支持之外,更离不开软性服务的支持,像此次哈尔滨出圈,除了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之外,“讨好型市格”为当地加分不少,这种真诚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形成了一种双向的互动与交流。

市场洞察。更准确地说是对年轻人旅游需求的洞察,前面我们说了热点抓不住,但城市文旅发展必须要洞悉一波又一波的热点背后的共同之处。

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大家主要是是满足这几点需求:生理需求,主要是指旅游产品所带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方面的带来的新颖体验,例如当下各类热门的沉浸式文旅项目。功能需要,典型的功能需要有安全、舒适、干净、方便、实用、节省时间、精力和金钱等。情绪需求,旅游是许多人放松身心、释放情绪的出口。

这三种需求中,“情绪需求”是消费的重要驱动力,此次哈尔滨的走红也证实了这一点,首先是“退票风波”中,用真诚的态度显示了对游客的尊重,后期则更进一步,通过各种段子、讨好型服务等铺垫,构建出一个热情好客、宠爱游客的城市形象,满足游客的情绪需求。

资源创新,就是在城市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旅游场景、新的叙述方式,像哈尔滨火车站也可以是“霍格沃兹哈尔滨分兹”,而松花江冰面上升起热气球、索菲亚教堂升起“人造月亮”这种小的创新叠加也让原本旅游资源更具和吸引力。

哈尔滨火了以后,其他城市急了是好事,城市旅游发展离不开营销宣传,两地友好联动的宣传双方都能受益,当然城市文旅发展也要修炼好以上“内功”,未来才有机会接住那些“泼天的富贵”。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