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给奇葩考核划“红线” 

时间:2023-12-27 10:20 发布于:评论频道编辑:陈文杰  来源:广州日报

又到了年终岁末,很多企业开始将年终考核提上日程。对于员工来说,考核是职位晋升、个人收入待遇等参评的重要因素。然而,在面对个别企业设置的各类奇葩考核时,员工往往只能被动接受。(12月26日《法治日报》)

奇葩考核,“考核”奇葩。从“自愿”加班考核“勤奋”,到假扮猎头考核“忠诚”,再到统计步数考核“自律”……如此考核方式,奇葩之余又让人感叹这些管理者的“脑洞大开”。恐怕连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看到他们的所作所为,也要说一句“学到了”。毕竟,前者只说过,最好的管理是人性化管理。而后者显然“更胜一筹”——在他们眼中,最好的管理,其实是对“人性弱点”的管理。于是,各种看似奇葩、实则暗暗掐住员工软肋的考核方式便出现了。

何为看似奇葩、实则暗掐?设身处地细想便知这些奇葩规定的“高明”之处。比如,常见的“自愿”加班。有的公司明面上不鼓励加班,但在年终考核中却有加班次数和加班时长这一指标,管理者也会暗示“这很重要”,将影响薪资、绩效等经济收益。有的则设置不同的下班打卡签到表,让“早下班”和“晚下班”公开对比,变相玩分化对立。既掌握年终考核这一“经济命门”,又暗暗鼓励员工“卷工作时长”,属实把员工的弱点拿捏得死死的,谁敢不“自愿”?

有人吐槽,与其在奇葩考核上挖空心思,倒不如把心思放在正事上。这或许也是“屁股决定脑袋”——你怎么知道,这些规定对企业来说不是“正事”?且不说,有的用人单位在年末突然增设各类考核指标,本身就是打着“降薪逼离”等降低用工成本的算盘。而各类奇葩考核、管理的出现,本质上也是这些企业为了实现对员工的“绝对控制”,说白了,就是让员工“听话”。即便这种控制已然越出企业正常的管理范畴,但只要没有直接违法违规且包裹在各种“人情世故”里,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员工,可能也只得向这些考核妥协。

事实上,在法律层面细究,眼下大多奇葩规定也只是疑似违法而已。若没有确凿证据,员工任何反映或投诉的行为都可能被视为“背叛”之举,以后不论仲裁或官司输赢几何,恐怕都得“另谋高就”。综合考虑之下,忍气吞声可能也是大部分员工的“理性”选择。

正如有专家指出,一味忍气吞声,反而可能助长用人单位的“奇葩”之举,劳动者应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对此,不妨往更深一层思考,除了有个人因素之外,是否有其他因素导致劳动者在面对奇葩考核时“敢怒不敢言”。比如,相关劳动监察是否落实到位,法律法规是否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不妨切实给企业划出监管红线、形成监督合力,或许奇葩企业就不敢这么没底线,而劳动者也更有维权的底气。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陈文杰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