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的推广之路:让每位母亲都享有无痛的权利 

时间:2023-12-22 15:01 发布于:评论频道编辑:刘一诺  来源:红网

11月20日,一位网友的“顺产描述”登上了热搜,引发人们对“生孩子”这一话题的探讨。这是一位母亲分享的分娩过程,生动且具体,字里行间只剩下“疼”。评论中有网友提出疑问:为什么不打无痛?众多经历过分娩的网友纷纷表示,“能打上无痛的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幸运儿”,“打无痛的前提是麻醉师有空,不然打不上”……原来,无痛分娩并不是每一位产妇都有机会享有的权利。

众所周知,生孩子是相当痛的,相当于同时折断十几根肋骨。研究表明,分娩疼痛的程度之重与未经麻醉下的截趾或皮肤Ⅱ度烧伤的灼痛相仿,在医学疼痛指数中排在第二位,可以称其为“生命难以承受之痛”。2017年就发生了一起悲痛的事件:陕西榆林一位孕妇难忍分娩之痛,并且其家属拒绝剖宫产,选择在剧痛中结束自己的生命,跳楼身亡。这样的悲剧让分娩痛被更多人看到,也反映出无痛分娩的过程中存在两大难题,一是主观上的认知误区,二是客观上的人力紧缺。

女人生孩子就相当于过了一次鬼门关,我们曾经将生孩子的痛苦歌颂为伟大的母爱,好像生孩子就应该是痛的,也是每位母亲必须要经历的。母亲生产的伟大值得歌颂,但痛苦不应该被当作奖章。如今,医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分娩的痛苦,生孩子是可以不那么痛的。但是,依然有孕妇担心无痛分娩会有后遗症,担心麻药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还会面临老一辈的阻拦。但是,目前的研究显示,以上的担心都是误区,但也不排除个体差异,无痛分娩技术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

解决了认知问题,人力不足这一结构性紧缺却成为短时间内难以改善的难题。我国目前麻醉医生的缺口是巨大的,约20万人。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目前约有10万名麻醉医师,平均每万人仅分配到0.6名麻醉医师,而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能配备2.5个至3个麻醉医师或麻醉从业人员。俗话说“医生治病,麻醉救命”,麻醉是手术中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我国麻醉教育和培训体系起步相对较晚,并且麻醉医生的工作强度大、风险高,收入相对于其他医生不够吸引人,劳动价值与薪酬水平不成正比,从而使得麻醉医生这一职业吸引力不高,加剧了麻醉医生的短缺。医疗资源供需矛盾,是一个巨大的民生问题,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和医疗保障,麻醉医生的培养体系、职业待遇、工作压力、社会地位都急需改善。

目前,国内分娩镇痛普及率仍不及30%,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超80%的普及率。国家也在加速解决这一问题,据规划,到2035年,中国麻醉医师数量将增加到16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达到1人以上并保持稳定,从硬件上保证无痛分娩的实施。相信无痛分娩的推广和普及也会对低迷的生育率有所改善,让每位产妇都能通过现代医疗技术缓解疼痛,不再遭受本该可以避免的生命难以承受之痛。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一诺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