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扬帆》12月15日将在重庆大剧院首演
12月12日,重庆大剧院大剧场内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这边灯光师在调试角度,那边二胡、阮、琵琶等乐器在调音,大家在重庆民族乐团团长、首席指挥何建国的带领下,准备试演奏曲目。这是重庆民族乐团在为12月15日举办的《朝天扬帆》大型管弦音乐会做准备,而这种准备,将一直持续到正式演出前,力求为市民带来最完美的视听享受。
二胡与小提琴,琵琶与钢琴,中西乐器合璧,将会擦出怎样的音乐火花?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时代交响”创作扶持项目,本次大型管弦音乐会《朝天扬帆》,将由重庆民族乐团与四川爱乐乐团共同演绎,看点满满。
一方面,重庆民族乐团创新性地采用“民族管弦乐融合乐队+”方式,集独奏、重奏、流行音乐演唱、弹唱和中西乐队等多种形式,以多曲式结构、多舞台呈现、多元化演绎,热情书写新时代巴山渝水动人风韵,动情歌吟山水之间的浪漫故事。
另一方面,此次音乐会分为《光耀两江》《月润渝州》《花开四岸》《印象三峡》《锦绣武陵》《春醉巴岳》《梦逐山城》《朝天扬帆》八个章节,光从每个乐章的名字,就能感受到浓烈的“重庆风格”,如同无尽的浩荡与缠绵的巴渝山水一样,《朝天扬帆》音乐会也将给市民带来深邃而隽永的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当重庆的演奏者们紧锣密鼓排练时,四川爱乐乐团也在成都进行同步排练中。
12月11日一早,重庆民族乐团指挥冯韵乐就已经到达成都,预先和四川爱乐乐团磨合。“民乐团和交响乐团在频率和强弱上的分布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需要做好各个声部的平衡,既激发出交响乐团气势磅礴的优势,也要充分体现浓厚的国风特色。”冯韵乐表示,除了两个乐团的创新融合,本次《朝天扬帆》音乐会的音乐语言既有高雅的部分,也有诸如《太阳出来喜洋洋》等接地气的本土民歌元素,上下半场还穿插了流行歌的演唱,这些表演形式和曲目上的创新一定会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事实上,不只是《朝天扬帆》,重庆民族乐团的创新尝试,早已有之。今年以来,重庆民族乐团给市民带来的演出超过200场次,其中包括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推出“国乐四季”系列音乐会,以引进名师现场授课与演奏的《与名师同行》等主题鲜明、风格多样的演出,让观众寄情于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创新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作为直接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文化工作者,重庆民族乐团首席、青年二胡演奏家王亚利感受颇深。王亚利表示,演出会潜移默化地传达出一种艺术审美,告诉观众如何欣赏音乐会,这并不是教条式的单向输出,而是淙淙细流般无声地浸润。“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组曲有多个乐章,每个乐章结束之后,为了保持演奏的连贯性,了解的观众一看节目单就明白,中途是不会鼓掌的。如今,走进剧场看我们演出的观众,几乎都能做到这一点,这也说明观众是真真切切被带到了音乐的节奏里。”王亚利说。
这种共鸣,对王亚利等一众演奏家来说,是莫大的精神鼓励。“尤其是很多场次演出结束之后,指挥都下场了,观众还舍不得离开。”王亚利表示,期待《朝天扬帆》的乐声响彻重庆大剧院时,观众们也能沉醉不知归途。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