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官屯学校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
高跷进校园
非遗共传承
踩高跷,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我国北方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为了采摘树上的野果,在腿上绑两根木棍以增加高度,这是高跷最初的形成。在春秋战国时期,高跷已经发展成一项杂技技术,被喜欢跷技的艺人游走各国,表演的人将双脚分别绑在木棍上,化妆成各种人物形象,表演有趣的动作,演绎精彩的故事。
为更好继承和发扬“踩高跷”这一优秀民族文化传统,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民族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鞠官屯学校邀请了有着百年传承历史的鞠官屯村高跷同乐会走进学校,开展了以“高跷进校园 非遗共传承”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活动现场,鞠官屯村高跷同乐会的董老师结合高跷同乐会的发展历史、演出特点等方面进行讲解,并向同学们展示演出用到的各种道具和服装。同时为大家科普了“高跷”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从历史由来到发展演变,再到传承之责任,各位同学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深刻感受到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之重大。
随后,大家来到高跷训练场,我校同学作为“非遗小小传承人”扮上行头,生动地展现不同角色的表演特点以及展示各种高难度动作,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示范,引起在场师生阵阵欢呼,深受师生喜爱。
此次活动的开展,让非遗文化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在学生面前进行展示,让广大学生近距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了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认知,进一步培育了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怀,坚定了文化自信。
今后,我校将会继续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导广大学生欣赏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