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调侃戏谑消解寻子新闻严肃性
近日,河北邢台“悬赏百万寻子”的富豪解克锋寻回儿子解清帅的新闻刷屏网络。但与此同时,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有说自己才是真正的解清帅;有说愿意嫁给解清帅的;还有说想当解清帅妹夫的;还有人在脑补“解家大哥担心弟弟回来争家产”;甚至还出现了“突然发现你男友是亿万富豪之子”的热搜话题。
无独有偶,这几天,另一个“悬赏千万寻子”的父亲也走入公众视野。为了寻子,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有六套房和四家公司,寻子22年,如果确认找到儿子,会酬谢1000万元。然后,戏剧性的一幕就出现了,这位父亲已经接了上千个电话,每天都有八九个人,打电话开口就喊他“爸爸”。
如果说,网上的那些留言可能只是一种调侃,那乱打电话骚扰正在寻子的父亲,不仅提供不了有效线索,还给人家寻子乃至生活添堵添乱,这就明显过界了。那位丢失孩子20多年的父亲受的伤已经很深,他只是想找回自己的儿子。社会人士如果真心想帮助他,有具体的线索,当然可以联系他。除此之外,盲目且没有基本边界感的“叨扰”,对这位已经“遍体鳞伤”的父亲而言,其实是很残忍的事。莫名其妙喊人家“爸爸”,不仅贬低了自己,也侮辱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更是在往这位可怜的父亲伤口上撒盐。
像这种情况,若只是极端个例式的存在,没有给他人造成伤害,没有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大家也不会过度苛责。但值得担忧的是,这些喧嚣的声音、过界的行为会在舆论场逐渐势大,进而转移了事件本应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消解了公共事件的严肃性。最后的结果便是,有限的公共舆论资源都被浪费在“调侃戏谑”上。而对失孤失独家庭的寻子,对人贩子的惩戒,对拐卖现象的深层次观察与思考,反而会被失焦。这是对公共事件最大的嘲弄,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局面。
同时,我们也担心这些声音和行为带坏了社会风气,毕竟其背后所隐藏的畸形三观,很容易对他人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产生错误引导。
基于这些判断和认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在公共事件和严肃新闻上,对于超出正常界限和范畴的“调侃戏谑”,舆论乃至社会不可不防。不能因为有着巨额的物质奖励,从而淹没了本应引起重视的公共利益。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王彬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