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止战的大目标不能改变 

时间:2023-12-05 10:41 发布于:评论频道编辑:丁戈隆东  来源:南方日报

“当前形势下,停火止战的大目标不能改变,保护平民的大原则不能背弃。”12月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时再次表达了中方立场。

当地时间12月1日,经过7天的临时停火,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加沙地带重新交火。同一天,以色列官员称,以情报部门正制定计划,追捕居住在黎巴嫩、土耳其和卡塔尔的哈马斯领导人。12月2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以军将扩大在加沙地带的地面行动,直到实现所有目标,并已指示国防军“以越来越激烈的程度”恢复战斗。巴以局势再度恶化,期待中的和平曙光转瞬即逝,令国际社会深感忧虑。

本轮巴以冲突延宕至今,已经造成大量无辜生命消逝和前所未有的人道主义灾难。加沙地带卫生部门统计,截至3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经造成超过1.55万巴勒斯坦人死亡、4.1万余人受伤。以方表示,约1200名以色列人在冲突中死亡。10多天前,在多方力量斡旋下,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临时停火协议,期间双方相互释放了部分被扣押、拘捕人员,让人看到了局势缓和迹象。国际社会也积极推动实现全面持久停火,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712号决议,敦促立即无条件释放被扣押的人质,呼吁在整个加沙地带紧急实行“有足够天数”的长时间人道主义暂停并建立人道主义走廊,以保障人道主义准入。如今战火重燃,与国际社会的期待背道而驰,也让人再次看到巴以局势的积重难返、复杂难解。

面对大多数国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压倒一切的优先任务依然是停火止战。炮火之下没有安全区,放任战事延宕,只会带来更多的死亡和破坏。加沙地带没有防火墙,任由战火蔓延,很可能演变为吞噬整个地区的浩劫。巴以问题几十年的历史反复证明,武力无法赢得持久和平,军事手段绝不是出路,以暴易暴只会加剧仇恨和对立,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在为推动冲突降温、保护平民而努力,为扩大人道救援、防止人道灾难而奔走,为重回“两国方案”、早日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而疾呼。中国作为本月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一直将巴以冲突作为最紧迫议题,推动安理会通过相关决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日前在安理会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上再次呼吁,要以最大的紧迫感推动全面持久停火,采取更加务实有力的行动保护平民。

以最大的紧迫感推动全面持久停火,需要汇聚更多力量,推动问题系统解决。有关冲突各方要保持克制,任何针对平民的暴力和袭击都不可接受,任何违反国际法特别是国际人道法的行为都应予以谴责,所有被扣押人员都应该得到释放。国际社会特别是在巴以问题上有影响力的国家要切实发挥负责任作用,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第2712号决议和联大紧急特别会议决议,推动全面持久停火,切实保护平民安全,缓解加沙人道危机,尽快重开和谈进程,为实现巴以和平共处和中东长治久安作出不懈努力。《联合国宪章》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赋予安理会,安理会必须在战与和、生与死的重大问题上积极作为,为和平尽责,为正义发声。同时,国际社会要尽快召开更具规模、更大范围、更有实效的国际和会,重塑可信多边进程,重振“两国方案”政治前景,重启巴以直接谈判。

巴勒斯坦问题始终是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当今世界不断被撕开的伤口。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的惨痛教训充分说明,只有秉持共同安全理念才能实现可持续安全。国际社会必须紧急行动起来,全力推动停火止战,保护平民安全,制止人道灾难。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丁戈隆东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