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商场聚人气要念好“特”字经
12月2日,北京赛特购物中心以新形象“赛特+”重张开业。据本报报道,这家老牌高端百货已转型精致餐饮聚集地,吸引了一批黑珍珠、米其林榜单餐厅入驻,配以健身房、KTV、美发等生活服务业态,进一步丰富北京CBD的多元生活氛围。
地处寸土寸金的建国门外大街,承载着30多年的城市记忆,赛特是京城老牌高端百货的代表,其“名店名品”的经营战略曾引领了一代人的消费时尚。不过,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兴起、商业综合体的急速发展,老赛特风光不再,亟须对老旧业态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造。
自2020年3月底闭店,经过数年改造,老赛特焕然一新。据报道,新赛特定位为“北京CBD新社交聚场”,餐饮和生活方式业态各占五成。其中,对餐饮社交氛围的培育,为消费者带来了高端餐饮集群,不少餐厅为赛特量身定制了首店和全新形象店,契合了赛特周边聚集大量高端商务客群的特性。除了新面孔,商场还迎来不少老商户的回归,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内地的第一家店就开在赛特的集品堂、此前位于商场地下的星巴克都回来了。一系列转型升级措施,抱着重塑京城消费地标的决心,给街坊朋友带来了惊喜,既延续品牌自身的传奇,也回应了市民的情怀。
展露新颜、创新体验、刷新特色,正成为京城传统百货商场脱困的集体选择。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在首都开办的最早一家涉外商店,北京友谊商店在2022年底实现从百货商店到艺术空间的转变,成为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的分会场之一;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西单商场,在近百岁告别“流金岁月”,其改造方案已获批;今年120岁的老字号东安市场,2020年闭店重装两年后,也转型国际品牌买手制百货,陈设充满艺术感和科技感。近年来,北京先后发布了助力传统商圈改造提升的计划和指南,指引和激励老字号商场拥抱新变化、注入新动能,提供个性化、精致化、多元化的体验。位列“一店一策”升级改造清单,赛特也是在政策的帮扶下,全力跟上主流消费群体的偏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一个品牌能做多长时间,能不能成为老字号,既靠长久的坚持,也靠不懈的创新。最关键的,要有自己的立身之本,要有难以代替的特色。面对日新月异的消费时代,老品牌既要保持本色,更要创新发展,展现新作为,让老地标成为新网红。无论是新赛特的“特”,还是其他老字号的特,无不既印着不同时代的特征,也有扎根北京的特色;既迎合了当代年轻人的特质,也展现了智慧经营的特长。连特都做不到,怎么在瞬息万变的商场竞赛?也只有在特上赛过别家,才能经营更加红火。老商场聚人气,家家都需念好“特”字经。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辛音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