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非遗”看定州:食旺手掰肠
为讲好定州故事,扩大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定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组织定州市文化馆、非遗企业等力量,以短视频的形式,逐一展示我市非遗项目的历史、发展和保护传承情况,让广大观众多层次、多角度领略大美定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魅力。
手掰肠色泽红亮,肉质软嫩,鲜香诱人,轻轻一掰,肠身应声而断,定州手掰肠因此而得名。
相传北宋与契丹交战时期,游牧民族将肉料和面粉用羊血搅拌,灌入马肠之中,分发给将士,便于行军携带。定州当时地处边陲之地,恰习得制肠之法。
手掰肠之所以有特点,是因为从初期选料到制作成型,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原料要选用生长周期一年以上的土猪肉,选取前腿肉和后臀尖肉,腌制十个小时,改刀切块后与红薯淀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再放入祖传秘制的香辛配料,将混合好的肉馅灌入肠衣,入锅煮三十分钟左右。煮制过程火候最为重要,出锅后待热气散去,均匀地挂放烤架上,推入熏炉内,以梨、苹果、桃等各种果木屑进行熏制。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傅们要凭多年的经验,判断煮肠、熏肠的火候,把控时间。吃上一口,馅香皮脆,香而不腻,合着秘制香料的味道,伴着口齿间溢出的汁水,不由人心生欢喜,沉醉其中。
定州手掰肠以其独特的配方和工艺,让你吃出老家的味道。手掰肠不仅是定州人餐桌上的传统美食,同时也是定州标志性的地方特产名品。手掰肠制作这古老技艺正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在行走的时光里留下它的印记。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