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巷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时间:2023-11-24 17:02 发布于:教育频道编辑: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育人功能,让传统文化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杏品少年。2023年11月,学校联合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了“非遗进校园”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01

系列课程,美育劳育齐发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心灵手巧,擅于利用大自然中的各种天然材料,制成精美的器皿,或日常实用,或毓秀风雅。在活力无限的校园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快乐活动日”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现自我、自信成长的舞台。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是落实“双减”政策,践行“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为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靓丽的底色。在“非遗进校园”主题系列活动中,学校结合“快乐活动日”,为学生带来一系列的“非遗”主题课程。

香囊一丝一缕的缝合倾注着匠人的情感,寓意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熠熠生辉。11月8日,五年级学生感受了本土文化《土布香囊》制作,在一针一线间感受家乡人民的勤劳质朴。

一艘艘木船模型,记录了金山嘴渔村的变迁,也承载了渔民关于大海的记忆。11月10日,六年级学生体验了“舢板船制作”,品味海与船的独特故事。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不仅发挥着饮用的自然功能,更传递着中国人的观念、信仰和智慧。11月17日,七年级在袅袅茶香中感受“宋代点茶”的韵味。

02

家校协同,亲子共同促沟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文明结晶,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11月10日,负责“上海花灯”的“非遗”传承老师们为一二年级的亲子带去了主题为“玫瑰花灯”的“非遗”体验活动。活动中,党员同志主动承担了协助工作。瞧,或是小朋友们拿着铁丝,或是家长拿着胶带,或是四只手聚在一起分工协作,亲子沟通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变得和谐有趣。

03

文化传承,非遗活动创新篇

“非遗”文化源远流长,它是历经岁月长河后的深厚积淀,更是中华大地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本次“非遗进校园”主题系列活动,围绕“创银杏乐园,育杏品少年”的办学目标,积极探索实践新形式,通过作品展览、“非遗”课程、亲子活动等形式,使杏园师生有机会浸润式体验 “非遗”文化。了解“非遗”,动手制作,欣赏“非遗”,谈论“非遗”,“非遗进校园”主题系列活动在潜移默化间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唤醒了学生学习和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为“非遗”文化的发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徐倩)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