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解放区作家协会采风活动走进修武县大南坡村
9月2日,按照河南省文联、省作家协会统一部署,在焦作市解放区文联的指导下,解放区作家协会部分成员在常务副主席郜希贤的带领下,踏着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乔叶的足迹,赴修武县大南坡村深入调研采风,以文艺形式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助力。
在大南坡村,采风团先后参观了大南坡村艺术中心、方所书店和工销社。在艺术中心,采风团看到精致的钢笔画,了解了“县域美学”理念。在方所书店,采风团了解到书店的定位,感受了氤氲其间的一缕书香。在工销社,美轮美奂的文创、绿色天然的农副产品令采风团成员交口称赞。
采风团了解到,“大南坡计划”以河南修武县西村乡大南坡村为基地,是一个涵盖了美学实践、文化发掘、社会美育、自然教育、地方营造、建筑景观以及展览出版、产品与空间创新等各种活跃动能的联合体。
2020 年,随着大南坡艺术中心完成建筑改造,首展“乡村考现学 修武的山川、作物、工艺和风度”在此开幕迎客。展览涵盖了“地方性”所蕴藏的各个有机部分,包括对本土知识的学习与开掘,以及对修武的历史、风物与文化独特性的体察与再现。希望以社会美育的方式,营造和培养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觉和身份认同,加强他们在文化转型过程中的自主能力。同时,也让世界通过艺术的棱镜认识修武,让地方的意义与影响力振荡开来。
在“山川”单元,展览邀请了四位对景观摄影素有心得的艺术家进行创作,使诗、画、影三者所创造的意象,在云台山高远清润的墨色之中流变随形,互为参照。在“作物”单元,梳理了小麦种植与河南麦面的历史,通过“麦面之路”探讨在地与亚洲、世界的关系。在“工艺”单元的绞胎瓷部分,组织了国内首个探讨绞胎瓷艺术的展览,通过专门设计的茶室空间和陈设,呈现了绞胎瓷工艺和美学在当代的最新发展,以及重新发现修武在中国陶瓷史上的独特位置。“协力造屋”部分记录了赤脚建筑师王求安进驻修武岸上村,推动村民自建实践,以及“普通设计”观念的形成过程。最后,在“风度”单元,以木刻和木刻动画的视觉形式,使“竹林七贤”这一中国文学与图像精神中的重要意象在当代有了全新的表达。作为活着的乡村精神和乡村风度,“怀梆戏”则以摄影师从修武民间戏曲的人物和故事出发,以脸谱和戏曲长卷的方式,展现了乡俗礼仪下社区民众的文化记忆与文化认同。
采风团成员纷纷表示,要用诗歌、散文等艺术形式,尽情书写乡村振兴给大南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