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文化馆以文化人赋能百姓幸福生活 

时间:2023-08-26 09:14 发布于:文化频道编辑:A001  来源:今日新昌邑

一把简单的剪刀,一张普通的红纸,灵巧的手指在纸上左右翻飞,剪纸作品跃然而生……近日,在昌邑市文化馆开展的2023暑期剪纸公益培训班上,剪纸老师一边向学生们详细阐述了剪纸的历史渊源、造型手段、构图等多方面的知识,一边带领示范剪法,演示纸张折叠和花纹描绘等剪纸步骤,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这个培训班特别好,孩子也爱学,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暑假孩子去哪儿玩的难题,还能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市民安芬深有感触地说。

市文化馆是广大市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文化艺术情操、学习文化艺术技能的重要场所。今年以来,市文化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文化繁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大免费开放力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全民艺术普及模式,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

组织展演展示活动是公共文化场馆发挥自身效能的常规动作,也是民众直观了解、参与文化发展的窗口。每逢重大节假日必预先安排、精心准备,推出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已成为市文化馆的工作惯例。今年上半年,市文化馆依托重点节庆日,先后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感恩有你·医路前行”——昌邑市中医院5·12护士节晚会、“黄元御杯”2023年昌邑市第二届全民才艺大赛暨全市群众性小戏小剧擂台赛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三十余场,惠及群众五万余人。

从文化主题、节目组织、整体编排到舞美设计、灯光运用、现场统筹等,市文化馆都力争达到完美。昌邑“全民才艺大赛”、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等各类品牌活动的开展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逐渐规范化、常态化,有效提升品牌活动的影响力,最大限度发挥出品牌文化示范引领作用。此外,市文化馆还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昌邑市文化馆志愿服务队”,打造“‘艺’同携手·爱满昌城”活动品牌,常态化开展以为老、为小、为社会公众所需的文化志愿服务,用爱洒满昌城,让文明、和谐之花遍地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演出中一系列形式灵活多样、内容紧跟时代热点的优秀节目基本都是演员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近年来,市文化馆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实施精品战略,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鼓励演员职工创作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其中,以歌颂家乡为主题,创作歌曲《美丽的昌邑》、《洁白的梨花》,获潍坊市级重点文艺作品奖;弘扬主旋律,歌颂爱党爱国情怀,排演情景小剧《生命颂歌》,获山东省“厚道齐鲁地 美德山东人”主题情景小剧优秀作品。2023年以传统中医文化为主题,创编群口快板《昌邑中医谱新篇》;以昌邑革命老区为背景,创排小戏《铁蛋儿与二嫚儿》;以革命英雄为主题,排演情景小剧《兄妹参军》并在红色景区马渠上演,反响良好。为山阳梨花节创作曲艺作品《博陆山的春天》、《欢迎你到山阳来》在山阳梨花节期间登台演出,实现文旅融合。

“另外还有《黎明的河边》、《凡人不凡》、《等你70年》等多部原创剧本等待排演,届时将打造昌邑本土舞台剧,并在全市推广,结合我市红色革命老区等旅游景点,展现昌邑形象,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市文化馆馆长徐小健表示。

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能做的不只有保护,更应该让其“活起来”。在文化传播方面,市文化馆还积极通过多媒体矩阵发布非遗相关知识,让受众认识非遗、了解非遗。在非遗宣传日举办多种形式的非遗宣传保护活动,将非遗与文艺展演相结合,将本地非遗元素融入景区发展,进一步提高了非遗品牌宣传影响力。

在文化“软实力”与平台“硬支撑”的加持下,市文化馆彻底“火”了起来。宽敞明亮的各类培训教室、丰富多样的专业课程、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如今,市文化馆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地,每到周末,文化馆活动日程表就排得满满的,有合唱、舞蹈、讲座等不同种类的主题活动,大大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据悉,今年上半年以来,市文化馆开展常态化广场舞、声乐、模特走秀公益培训90余课时,戏曲、曲艺、书法、美术等公益辅导10余期,艺术进乡村基层文艺培训5次,大型书画展览4场,惠及群众两万余人次。同时采取百姓点单文化馆送服务“菜单式教学”模式,按照镇村群众不同文化需求制定广场舞、戏曲等培训方案,为基层文艺爱好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

 “下一步,市文化馆将以‘文化惠民 服务大众’为工作重点,以‘乐民、助民、育民、安民、靓民’为工作目标,传播先进文化,发展群文事业,按照党的二十大赋予文化工作者的新使命,为昌邑城乡文化繁荣而努力,为新时代文化强县建设做贡献。”市文化馆馆长徐小健表示。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