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有哪些痛点难点 

时间:2023-05-17 08:59 发布于:文物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问:文旅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具体到文物,当前其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有哪些痛点难点,如何破解?

戴斌:文化和旅游都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文化需求还是旅游需求,都在快速增长,不断交叉重叠。文物是旅游资源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文旅融合的历史进程中,文物保护利用一直都在不断探索之中,文旅融合与文物保护利用互补促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全国形成了一批如故宫等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物旅游目的地。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效看,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还有较大差距。在一些地方,文物保护利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文物合理利用不足、传播传承不够,让文物活起来的方法途径亟待创新,依托文物资源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有待进一步探索,文物部门和旅游市场互动联动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

让更多文物走入当代生活。无论我们对曾经的过去如何留恋,文明总是生生不息地永续向前。单纯的静态展示,靠一些老照片,加上简单的解说,很难引起共鸣。我们要做的是把传统要素更好融入到当代生活。QQ音乐和敦煌研究院合作、新生代音乐人尤长靖演绎的《西遇》上架不到一小时,评论数就破万,微博转发量则超过120万,当下的敦煌正因年轻群体的认同而快速传播。文化人和旅游人都应该走出相对封闭的小圈子,走向社会,走向大众,借助一切可能的平台、渠道和方式,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社会力量。《通知》提出:“鼓励社会力量按市场化方式投入资本、技术、创意,全过程参与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到目前为止,山山水水的自然资源、遗迹遗产的人文资源依然是吸引游客到访的关键因素,但是面向未来的创新创造和充满时尚活力的生活方式更能吸引新一代游客的到访。这是一个旅游者定义旅游业,而非旅游业定义旅游者的时代。没有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广泛参与,没有思想的引领和技术的应用,没有企业家的商业创新,就难以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要支持社会力量依法依规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促进文物旅游融合发展,推介文物领域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和精品旅游线路。

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一些博物馆有发展旅游的意愿,却受到单位性质、人才结构等方面的制约。一线城市的热门场馆,每天开闭馆时间与工作时间同步,加上预约、登记、限流等措施,让一些人感到“想说爱你不容易”。一些有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的藏品,由于解说过于严肃,且布展陈列从玻璃柜到警戒线的层层拦阻,导致有的参观者望而却步。针对各类事业单位,对于它们能不能进行市场化经营以及如何从市场化经营中受益等,从制度上应予以进一步明确。

@节选自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