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区文旅局开展文化进乡村志愿服务活动
春风和煦,杨柳依依,洋河北岸的春天已经早早到来。为深入挖掘我区地名文化,探索宣传弘扬地名文化的方式和路径,万全区文旅局4月11日联合区政协文史委、区文联赴北沙城乡黄銮庄村开展调研,并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旨在通过调研,讲好地名故事,完善地名信息,留存乡愁记忆,加强地名应用,服务交流交往,进一步提升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乡村地名信息的需求,让人民群众在互联网上就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发掘地名中隐藏的历史故事、地域文化,传承发展地名中蕴涵的精神内核,进一步构筑精神家园,增强的文化自信,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文化支撑。
黄銮庄村退休教师王艾讲述了该村的历史故事。万历十三年的盛夏,有一天黄昏,天空一片深红色的云霭,映照在城门上,把小城染成了蔷薇色。这时忽听锣鼓喧天,一队人马抬着官轿向城门走来,“皇姑驾到,快开城门!”一听皇姑驾到,全村村民都出门跪拜相迎。当时一个小小的村庄,来了这么多人,顿时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灯笼,好比过节!翠绿的树叶在灯光映衬下一闪一闪的,像繁星闪烁、犹如仙境,乐得皇姑夜不入寐。连夸:“好地方!好地方!”
次日,皇姑在侍女的陪同下,来到村前小河边,看到妇女们在洗衣裳。当时人们洗衣裳都是用棒槌敲打,皇姑感到好奇,下到河边敲了两下。结果把头上金簪掉到河里,扎出了一个泉眼,泉水立马喷涌而出,至今还声声无息细细流。
当时,小河里还有小木船,小船只能坐两三人,皇姑要坐船玩游。人们找来了划船的,游啊游!游到下游不到半里地,一阵清风吹来,皇姑手里的黄手帕被风吹到了北面,当时两岸遍地芦苇,无法找回。说也巧,皇姑手帕飘落到的地方第二年长出了黄花。黄花一年比一年多,变成了黄花滩。至今人们还传说:“黄花滩,黄花滩,皇姑手帕变成滩”!就是在四十年前,黄花滩还是依旧,一片一片的,特别好看。据说,黄花还是一味中草药呢!土地承包后,黄花滩变成了产粮田,黄花滩也就有名无实了。
皇姑要离开了,全村男女老少都出城门送别,一位银须老人在一棵大榆树下跪拜,让皇姑赐个村名。皇姑赐名“黄家銮庄”。后宣化知府,感觉皇家銮庄名气太大就把家字去掉,改名为黄銮庄,黄銮庄由此得名。
此次调研活动精准到位,颇具意义,黄銮庄村村容整洁、乡村文化丰富,是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良好切入点。区文旅局将会持续开展系列振兴乡村文化调研活动,为乡村文化发展建好言、献好策,为本地发展贡献文旅力量,传播文化,提气聚力,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