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书同文”究竟让我们少了多少烦恼
在旧约圣经中有这样一篇故事,古时所有人类都共用同一种文字,说同一种语言,因此那时的人类团结和谐,他们齐心协力,一同建造通向天堂的高塔,然而这座越来越高的塔触怒了上帝,上帝认为他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于是打乱了人间的语言,使人们无法相互沟通,最终导致了人类流散到不同的地方,这座通天的巴别塔也就此在人间毁灭,这就是基督教解释的各民族使用不同语言的来源。
多种语言无法互通,会极大程度地阻碍人类交流,从而延缓文明的发展。现在中国仍然有许多的方言,但是华夏文明的传承仍然是井然有序的,这有很大一部分归功于我们统一的文字。在战国时期,六国文字各不相同,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困难重重,因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篆书与隶书成为书法发展的主流,汉字也在传续过程中有了标准。
小篆作为官方文字,是一种优美工整的字体,它的书法线条圆匀婉转,结字严谨工整,字形修长,结构简明整肃,在对称中呈上部收缩、下部开张的对比,既参差变化,又显高耸之势。
而在民间,书写较为方便的隶书更受欢迎。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附着”,《晋书·卫恒传》中也提到隶书“佐助篆所不逮”,因此隶书是从篆书进一步简化、演化而来的,它可以被看做是篆书的一种辅助字体。
统一文字为后来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和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使用的文字出现了各种变化,但天南地北的的人始终会使用同一种文字,这些文字的使用范围也随之日益扩大。当各地之间有了基本的交流工具,地方文化之间的借鉴发展也得到了加强,中国文化也得以在内涵更加完整、更加丰富的状态下传承。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统的一文字,那么在今天,不同地域的学生参加高考就只能使用不同的文字。如果考到外地,学生们就得重新学习当地文字,比如,考到了山东就要学习齐国文字,在北京学习燕国文字,在上海则学习吴国文字,这对于学习生活来说都有着极大的不便。
总而言之,在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统一文字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便利,也在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