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一中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
传统戏曲进校园,非遗文化得传承
———惠安一中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
泉州高甲戏、木偶戏均被国务院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闽南文化的瑰宝。为了扎实推进我校“大思政”建设,弘扬和普及闽南传统文化,让经典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教学中,使教育真正达到“立德树人”和“以文化人”的目地。2023年3月24日下午,惠安一中邀请惠安县高甲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惠安县木偶戏剧团于校会议厅为初一年段的同学们带来一场戏剧盛宴。
此次演出,高甲戏演员们率先为师生带来经典高甲戏曲《卢衣顺母》,这是我国二十四孝故事之一。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周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两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紧接着,木偶戏演员们在同学们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中,带来优秀木偶剧《大名府》。此剧目是以《水浒》故事梁山伯好汉化装成杂耍艺人,混入大名府劫法场解救卢俊义为主线,穿插多种杂耍表演,有顶碗、转碟、寻檀、走绳等高难度动作。
戏曲有关的一切——台下闹市、台前繁复的祭祀、台上流光溢彩的华服、戏文里的沸腾豪情,这些欢悦的细节,热闹的追逐、情感的表达,却唱尽悲欢离合,道尽浮华沧桑,歌尽人间清欢。且看那水袖染尽了红尘,数声叹息掩埋于衣香鬓影中……演员将人物一生爱恨离愁溶于眉黛指尖,展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观赏的时间有限,但从同学们在台下不亦乐乎的模仿、毫不吝啬的掌声可以看出,戏曲文化的种子悄然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精神,连接绵延千年的审美积淀与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以更加多元,更为丰富的艺术表达,持续散发时代魅力,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江昕桐)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