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市:“皮影”进校园 传承非遗文化 

时间:2023-03-29 11:48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A001  来源:平泉市人民政府

“四下观瞧景色美,无限风光在马盂山……”伴随着悠扬婉转的器乐和演唱声,学生们双手齐舞、棍飞线绕、娴熟地操纵着皮影,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在幕布上“活”了起来。3月25日,在市第二中学,学生们正在“平泉皮影”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项艳华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表演皮影戏《观马盂山》,感受非遗皮影悠远绵长的艺术魅力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广博深厚。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以唱工见长、造型独特,它汲取剪纸、雕刻、戏曲、美术等多种元素,是中国造型艺术和传统表演艺术的融合。“平泉皮影”是我市的传统戏曲项目,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传承和积淀,演唱时以地方方言为主,声腔曲调口硬语重、朴实粗犷,夹杂民俗俚语,简单直接、诙谐有趣,主要传统曲目有《大金牌》《梅花厅》《五峰山》等。2016年,“平泉皮影”被列入“平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开展此次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皮影戏的由来,学习绘画、剪裁、涂色、粘贴、制作等知识,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视听交融的艺术,体悟皮影戏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和魅力,并做好传承。”平泉皮影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项艳华介绍说。团队还常年坚持到唐山、天津、北京等地演出,并在参加演出中荣获各种奖项,深受观众的欢迎。

“平泉皮影”进校园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文化共享平台,唤醒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同时浸润了童心之美、之善、之慧,拓宽了眼界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近年来,我市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积极申报和完善“非遗”保护名录,并组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系列展演活动,将特色非遗项目引进群众生活,让群众在体验中感受非遗技术的魅力。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举办“非遗”项目展演展示活动800余场(次),完成非遗传承人培训1万余人次,营造了全民学非遗、用非遗、传非遗的浓厚氛围,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