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戏剧日】京剧的哇呀呀是啥意思 

时间:2023-03-27 09:34 发布于:科普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京剧的哇呀呀喂呀呀哇哈哈都啥意思【世界戏剧日】

众所周知,京剧中的”哇呀呀“是架子花脸特有的一种表演方式,如今被很多人误认为只是表现人物着急发怒,哇哇怪叫,其实并不然。“哇呀呀”分有很多种类,表现出的人物情感也很丰富,如高兴、得意、生气、激动、自信等,非千篇一律。

“哇呀”是花脸最基本、应用也最多的一项技术,对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有一定作用。“哇呀”的种类,如果就人物情绪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笑“哇呀”

多半用在人物极为兴奋的时候。如《醉韦》中胡车舞完双戟,典韦十分高兴就三笑打“哇呀”,“哈哈!哈哈!哇呀哈哈哈......”也用在蔑视敌人的时候。

怒“哇呀”

用在人物发怒的时候。如《通天犀》中青面虎闻听十一郎即将被斩时,二目圆睁,瞪着程老学,接连三起”哇呀“,恨不得马上就去杀官救人。

急“哇呀”

用来表现人物焦急心情。如《状元印》中常遇春与方国珍开打,不能取胜夺得首名状元,非常发急,于是接对快枪,在[四击头]末一锣中亮住,以最高音打起”哇呀“。

快“哇呀”

大都用在人物接受紧急任务,而又坚强的信心去完成的时候,如三国戏中周仓接得关羽之令、张飞接得孔明之令就打这样的”哇呀“:”扎!扎!扎!哇呀呀!“

慢“哇呀”

是在剧中人物比较缓和的情绪下使用的。节奏比较四平八稳。

如果就人物的台词形式而言。大致可分为:

唱“哇呀”

唱到情绪激动的时候,同样可以通过”哇呀“来突出人物情感的变化。如《盗御马》中的窦尔敦发现更夫要去马棚,唱到”要成功跟随他(啊)在暗地里埋藏“。其中”他(啊)“就带出了”哇呀“音。从而表现了窦尓敦必操胜算的信念。

念“哇呀”

同样可以表现人物的喜怒情绪。如《龙凤呈祥》中的张飞奉诸葛亮将令准备去芦花荡埋伏时,自认为擒拿周瑜易如反掌,不禁兴奋地向军事们高呼”马来、马来、马来呀(啊)......“就在”呀(啊)“中,又带出了”哇呀“音。总之麻烦事张嘴音都有条件打”哇呀“,其中又数发花辙的字最好打。不过不要乱打,一定要结合人物情绪的发展,当打则打,不当打则不打。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