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区非遗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圆满举行
3月17日下午,由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光明区公共文化艺术和体育中心、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承办,光明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授牌仪式在光明区文化馆广场举行。
新时代,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现当代价值、涵养文明乡风、凝聚民族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是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使命。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努力弘扬非遗时代价值、展现非遗时代风采,深化文明交流互鉴,2023年3月17日,光明区非遗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光明区文化馆顺利召开。
研讨会由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光明区公共文化艺术和体育中心与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承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咨询专家、广东省文化厅原非遗处处长张梅,广东省原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广东省原文化馆馆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编导杨明敬,文旅部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库成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专家组成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陈希,深圳市非遗保护协会主席、研究馆员王程太,广东省非遗促进会副会长、深圳市非遗保护协会执行会长蔡劲笋,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刘明军,深圳市非遗保护协会副主席、罗湖区文化馆非遗办主任、副研究馆员丁振远,深圳市非遗保护协会副主席、光明区公共文化艺术和体育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刘俊华,深圳市非遗保护协会副主席、南山区文化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封霓等各位领导、专家出席本次研讨会,共同为光明区非遗发展工作把准文化之脉,开准传承之方。
会议伊始,刘俊华主任致开场词,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艺术科负责人陈微介绍光明区非遗项目情况。随后,光明区各街道代表以及非遗传承人分别发言,表达目前非遗传承中存在的疑惑,包括如何将文化旅游与非遗更好地结合,非遗如何在社区、在校园、在企业等问题。
陈希教授提到,要健全制度,让非遗传承人有保障;非遗传承人也要自己“造血”,梳理非遗项目的发展历史,做到先保护再发展,认真传承,积极申报,才能让非遗文化稳步发展。社会层面上要进一步加强对非遗的重视,大力宣传推介非遗项目,形成尊重非遗、热爱非遗、参与非遗的浓厚氛围,大力培养后继人才。
杨明敬主任强调,非遗传承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项目要有想法与计划。政府则要善于整合深层次、个性化的非遗项目,用新媒体激活非遗生命力。引导和激发民众对本地区非遗产生认同感、自豪感,从而形成自发保护当地传统文化的内在动力和长效机制,是非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刘明军主任说,对非遗传承人要扩大宣传,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非遗传承人要积极学习非遗法,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权利,通过参与培训、艺术类评审等活动主动提升非遗传承能力,增强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的责任感和和使命感。从延续优秀传统、坚定文化自信的高度,深刻认识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
王程太主席表示,光明区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承载了独特的使命,融合交织了独特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农场文化、侨民文化、知青文化等脉络,留下了特殊的人文印记,更需注重推精品、育人才、搞特色。发挥“食在光明”的光明特色,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并且要用好民间力量及政府力量,提高非遗保护水平和质量,创造性传承、创造性发展。
丁振远主任倡导加大对非遗传承项目的补助,提高非遗传承人积极性,各非遗传承人群及工作者要利用好相适政策,改变思维,与时俱进,让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更好地以“活态”进行传承,同时切实发挥好非遗项目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封霓馆长强调非遗传承人要突出形象意识,开展主题品牌活动,就非遗发展如何自给自足、非遗线索如何挖掘、非遗项目如何传承、各部门应该怎么做等方面做出了见解。
蔡劲笋会长提出,非遗项目是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非遗与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进一步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落到实处,同时要拓展非遗实践方式,增强非遗传承实践活力,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
张梅处长指出,“活”起来是非遗保护传承的根基所在,未来将继续深入考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挖掘更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促进光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延续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2022年光明区组织开展的光明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活动积极有效地保护了本地特色非遗项目,对完善区域性整体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将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基本工作方针。定期普查搜集,研究整理线索资源,找出重点项目,开展区级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并完善非遗保护体系,形成相关联动机制。通过非遗名录项目的有效引导,提高光明区群众对非遗的保护传承意识,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投身到非遗的抢救、保护、继承和发展工作中来。未来要继续讲好光明故事,打造非遗光明新名片,让光明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上大放光彩。
在场领导与专家们均就非遗工作人才引进、非遗传承人梯队建设、新型非遗传承形势等方面提出了看法与建议。非遗传承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要切实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吸引更多年轻人去了解、学习、保护、传承非遗文化,进一步增强非遗传承的后劲和活力,让传统手艺绽放新的光芒。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