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多措并举做好非遗项目的本体保护与活态传承
烟台市多措并举做好非遗项目的本体保护与活态传承
活起来的非遗火起来
三月的烟台所城里,青砖黛瓦,春意盎然。一座四合院里,烟台传统烙画技艺传承人陈亮一边在宣纸上用电烙笔描绘一只兔子的毛发,一边向游客介绍烙画的特点。精湛的技艺引来游客阵阵赞叹。这座四合院既是一个景点,也是陈亮的非遗工坊。他在这里绘制作品,也传授技艺,向游客们讲述烟台传统烙画的由来与传承。
像这样的非遗工坊,在烟台所城里共有17个。烟台剪纸、螳螂拳、八仙葫芦、烟台绒绣……不同门类、多姿多彩的非遗技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一座所城里,半部烟台史。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所城里,记录着烟台的发展与变迁,蕴藏着无数老烟台故事。如今,众多非遗工坊的进驻,让这里有了更多可以讲的故事。到所城里看烟台非遗,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市民游客的新选择。
“每到周末,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过来体验传统文化,也有不少艺术工作者来这里学习、切磋。我们能感受到,烟台泥塑越来越受欢迎了。”烟台泥塑代表性传承人陈玉录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烟台市聚焦非遗项目的本体保护与活态传承,以传承促发展,以发展反哺传承,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健全非遗名录体系,做好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实施“服务非遗专员制度”等激励措施。另一方面建立“中心+基地+传承人”的传承结构,以市非遗文化馆为中心,打造一批非遗展示和传习场所,辐射带动全市非遗传承人。此外,还瞄准市场需求与风向,以产业化思维推动非遗项目保护与发展,打造区域非遗品牌。
对烟台而言,非遗街区的打造绝不是非遗项目的简单聚集,而是文、商、旅的有机融合。“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动,以现代方式讲好传统故事,推动非遗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学祥表示。通过打造非遗街区,烟台助力众多非遗项目实现了技艺的传承与推广,也让城市跳出了千城一面的窠臼,让城市因鲜明而彰显个性,因文化而别具韵味。
依托所城里非遗街区,烟台市还对这些聚集起来的非遗项目做了更深层次的规划:既注重传承民俗技艺的工匠精神,又充分考虑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鼓励非遗与文创、手造产业相结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更生动、更丰富的平台进行展示。烟台文旅等部门还对进驻所城里的非遗项目进行了集中培训,与传承人一起挖掘非遗项目的内涵,寻找非遗与时代发展的契合点,打造“非遗+网络”“非遗+创意”传播模式,策划举办更具互动性、传播性的体验活动,打响“烟台手造”的品牌。
“非遗要传承发展,一定重视活化利用,推出有时代感的产品,与生活更好地进行融合,活起来才能火起来。”刘学祥表示。据了解,今年是“山东消费提振年”,围绕文旅复苏,烟台市还将在所城里打造“非遗展览、体验工坊、传承课堂、传统美食”四大空间,基于历史文化和产业打造文旅IP,进一步擦亮“烟台手造·仙手创造”品牌。(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旅宣)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