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县:移风易俗入民心 文明乡风扑面来 

时间:2023-02-18 13:50 发布于:传统频道编辑:A001  来源:张北文明之窗

走进张北县油篓沟镇喜顺沟村,水泥路环村入户,路旁绿树掩映街灯,街道干净整洁,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水墨画,将风土人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良家训以及老百姓对美丽家园、产业兴旺的各种向往展现得淋漓尽致,以“润物无声”式的传递着乡风文明。

张北县油篓沟镇喜顺沟村地处张北县南部坝头,东临207线国道、张石高速公路,紧临草原天路,地形地貌为“两山夹一沟”,以丘陵为主,村内建有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综合服务办公楼,水、电、路、通讯及闭路电视等基础设施配置齐全。村庄生态良好,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文化活动丰富。

“近年来,喜顺沟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为契机,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后被评为省、市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从2015年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乡镇工作先进单位”以来,连续通过“全国文明村”复评工作,保留“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油篓沟镇喜顺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应兵说。

来到喜顺沟村村民吕兵明的家里,干净整洁的庭院、一尘不染的客厅、错落有致分布的温室花草……一副和谐美好的“画卷”呈现在笔者的眼前,其中,最吸引笔者的是挂在墙上的老照片。“你别看这个照片有点旧,但确是我的‘宝贝疙瘩’,我非常珍惜这个荣誉,以后我更要做好事、多做事,争当先进,带动更多的村民像我一样争创文明户”村民吕兵明高兴地告诉笔者。

近几年,喜顺沟村从解决村风民风家风入手,在农村大力推行“明德社”,通过奖励激发村民的善行义举,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公益。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严格按照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敬业奉献、环境卫生等方面要求制定星级标准,并把“十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与推进移风易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同时,也切实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目前,共评选出10户星级文明户、7户好媳妇、10户五好家庭、107户文明庭院。

2021年以来,喜顺沟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抓手,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利用原有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现有阵地,因地制宜打造规范化、标准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理论宣讲、村民教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健身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文明实践活动24场次,惠及群众8300余人次。同时,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以党员志愿者为核心,组建了5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36名志愿者,分别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卫生治理志愿服务队、产业互助志愿服务队、村风文明志愿服务队、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文化墙的绘制以通俗易懂、接地气为准则,即便是不认字的村民,也能看明白画中的意思,文化墙除了对村庄进行美化,更重要是通过墙体彩绘,为乡村建设、文明乡风、邻里关系还有下一代培养,能起到教育作用,村民们天天耳濡目染、争先比优,村民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邻里矛盾大幅减少,乡村文化墙让村子越来越和谐、村风越来越文明!”油篓沟镇宣传委员王慧琴说。

近年来,油篓沟镇在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提升综合治理的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引人注目的彩色图画、干净整洁的墙面环境,将产业发展和文明村镇创建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传播先进文化、涵养文明乡风、促进乡村和谐的独特作用,以“文化墙”助推“文化强”,让昔日斑驳裸露的墙体变为受群众喜欢的政策明白墙、美德教育墙、文明新风墙,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使得乡村文化氛围日渐浓厚。截至目前,油篓沟镇打造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绘制8500平米文化墙。

乡村文化阵地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文明实践、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张北县统筹整合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大院、乡村大舞台等公共资源,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五有”标准,完成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88个,配置8支常备志愿服务队和6支特色志愿服务队,组建志愿服务分队35支,志愿服务支队22支,志愿服务大队288支,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六进”“文化三下乡”“我们的节日”等文明实践服务活动。(武文、王慧琴)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