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图书馆举行《籀园守门人梅冷生》新书首发 

时间:2023-02-16 14:30 发布于:读书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晚近温州文化圈流传“事必言籀,言必怀梅”一语,所谓“籀”,即指籀园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前身);而“梅”,则为老馆长梅冷生先生。2月14日下午,《籀园守门人梅冷生》首发仪式在温州市图书馆四楼品读区举行,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沈克成、张如元,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金柏东、馆员潘一钢,民革市委会宣传调研部部长杨骄俊,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委员会副会长黄瑞庚,市图书馆副馆长吴蛟鹏,衍园美术馆馆长沈国林,温大图书馆副馆长周志峰,市图书馆研究馆员、本书编者卢礼阳,梅先生亲属代表、梅先生生前好友后人代表、文化界人士等共42人出席。仪式由市图书馆馆员方建燕主持。

梅冷生(1895—1976),名雨清,浙江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人。浙南图书馆事业的杰出代表,现代知名诗人。梅先生平生以继承永嘉学派的优良传统为己任,以文章气节相砥砺,倾注全力于地方文化建设,在诗词创作,方志整理,尤其是乡邦文献(包括文物)的征集保存方面劳苦功高,贡献卓越。

首发会上,副馆长吴蛟鹏致欢迎辞说,梅先生在1941至1976年担任籀园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馆长期间,以爱书、爱馆、爱才、爱乡的“四爱”精神,赢得社会各界的敬重;他的道德文章,人品风范,已经成为温州市民的精神财富。编者卢礼阳先生从书名、“地方粮票”等方面介绍本书编选情况,本书包括三部分:一是纪念文章诗词,二是日记选摘,三是梅冷生年谱简编。

金柏东先生致辞时称,梅先生是名副其实的“籀园守门人”,是温州图书、文物事业最早的奠基人,对地方文献的保护立下了很大功劳,此外还移交一批馆藏或家藏珍品与市文管会,非常难得。文汇出版社责任编辑何璟女士也发来书面致辞,表示有幸任《籀园守门人梅冷生》一书责编,对书稿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梅先生人格魅力。从梅先生身上,可看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淡泊名利,对文教事业极具献身精神,对青年学子尽力爱护提携;二是人们对梅先生的深切怀念。书稿七十多篇文章来自梅先生的门生故旧,各位作者讲述梅先生对地方文化事业的开创性贡献,更赞美先生“诚信热肠,以肝胆照人”的人品。

在交流环节,与会嘉宾纷纷发言。沈克成先生提了两点建议:一是争取将梅老的墓地列入文保项目,二是趁早设立馆史陈列展览室,将梅老的精神、温图人的精神宣传出去。张如元先生在讲述与梅先生的过往时,泣不成声,几度哽咽。梅先生是具有正义感的老人,如果他能活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享受几天幸福日子,那该多好!金陵先生说,自己深有同感,在市政协工作期间,曾于一九八六年与一九九五年两次参加筹备梅先生的纪念活动,协助梅之芳做些具体事务。

郁宗鉴之女郁小鸥老师说在自己父亲最困难的时候,梅公曾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加以勉励。金城濠先生说,少年时曾与同学就一些疑难请教梅先生,梅先生来者不拒,回答得非常详尽,友人好奇问他与这批少年相识,他说都是“松台山人”,现同学微信群就以此命名。胡福畴哲嗣胡良冈先生还在会场表示,将父亲留下的书籍捐赠图书馆。

最后,梅先生曾孙梅海先生致答谢辞,他表示在中国古代,只有文豪级别的人,才能死后出版三部书:诗文集、师友书札和纪念集,普通文人能在他后人或学生的努力下出一本《集》,那就是非常幸运了。梅公这三本书都出了,从他身上可以看出“情、义、担、当”四个字。文化的关键就是传承,正是有这么多人的纪念文章,梅冷生先生的形象才能立体地显现。同样今日在座各位的一言一行,又可能成为后人的典范。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