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广济|乾隆皇帝为龙坪一寺庙亲题匾额
乾隆皇帝亲题龙坪下庙“可观寺”匾额
市政协 吴为民
“鱼思故渊,鸟恋旧林”。也许年纪大了,连晚上做梦都是故乡龙坪镇的那些事。龙坪镇下庙(现龙坪新华书店处)是我小时候常去玩耍的地方,下庙广场(现钉丝厂旧址)白天有安徽、山东等省江湖艺人玩杂耍,晚上还放露天电影,非常热闹。近日,我与邻居老胡(龙坪房管所退休)聊天,聊到下庙话题时,他饶有兴起的聊到下庙乾隆皇帝亲题“可观寺”匾额,老胡年近80岁,他亲眼见过“可观寺”匾额,此匾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被毁,非常可惜。
胡老小时候听龙坪镇人喻总(江南造船厂工程师)讲过“乾隆下龙坪”的故事: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夏天,长江发大水,乾隆帝巡视长江,想顺便到庐山察看4000年前大禹治水遗址——庐山大汉阳峰上的禹王崖,乾隆帝熟悉历史,他从司马迁的《史记》中知道,公元前126年,司马迁上过庐山,“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下庐山后,乾隆帝沿长江逆水巡视。夏季多风暴,狂风暴雨,江面波涛汹涌,乾隆帝龙船到江西省九江县城子镇避风躲雨。江西城子镇与湖北龙坪镇隔江相望。灿烂的晚霞逐渐褪去,天空渐渐暗淡下来。小太监远远望见江北一片灯火辉煌,隐隐约约还听到锣鼓的喧闹声。小太监绘声绘色将此情此景禀告乾隆帝,端坐在龙船上的乾隆帝,心中本有些惆怅,听小太监所言,心中喜悦,便问手下大臣,江北是何地?大臣启禀道:“湖北广济龙坪镇,是康熙二十一年金德嘉会元的故乡。”大臣接着说:“广济县是佛国,庐山东林寺的慧远是东晋太元六年(公元381年),从广济县黄牙寺南迁庐山东林寺的。”从此南方佛教中心从广济县转移到庐山东林寺。乾隆帝便决定到龙坪镇金会元家乡走走看看。
喻总的太爷当时为清广济县龙坪镇江防巡检司人员,有幸陪同乾隆帝一行巡视龙坪。他清楚的记得,乾隆官船停泊在龙坪镇上街灵官庙前的两仪坊处,两仪坊此匾至今仍在龙坪镇上街,因此处河床较低,便于皇帝一行下船登岸。乾隆帝一行踏着龙坪老街青石板路,乾隆下御轿后,从金家踏马石到金会元故居,当乾隆帝看到金德嘉故居“三楚典型”匾额时,对金会元赞赏不已。关于青石板街面还有一段插曲:据武穴市水利局局长郭丹东讲,龙坪老街的青石板就在原街道下面,原貌保持未动。郭局长的叔爷,上世纪七十年代为龙坪镇城建办主任,他说在铺设自来水管网和下水道时,破坏了原街道,为保留祖先遗产,恢复街面时便在老街青石板上铺设了水泥路面,现街道已油化。接着,乾隆帝一行饶有兴趣的观赏了人山人海的下庙广场各类艺人表演,当乾隆帝看到下庙香客如云,香火鼎盛,便欣然题下“可观寺”匾额,此匾为乾隆帝唯一留给龙坪镇人的墨宝。至今为龙坪镇人津津乐道。乾隆帝题完此匾后,便驻跸龙坪镇万寿宫。万寿宫本是江西商人会馆,此馆供江西商人喝茶谈生意休息之所。龙坪镇繁荣于明中期,鼎盛于康乾盛世,龙坪镇的商号大多为江西人所开,如南昌人的绒行张富记等,其次为安徽的商行,所以龙坪街道多为徽派建筑。解放后,万寿宫多次“变脸”。上世纪70年代初,锯掉红色木柱,改为龙坪公社会场;80年代初,又改为电影院,我清楚的记得,是一个浑名叫“倪儿伢”的五保老头看护,此老头正名叫吴保鑫,吴老“一身多职”,夜晚除打更外,还做义务消防宣传员,只见漆黑的夜里他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拿着铁皮喇叭,沿街拖声拖调叫喊什么“防水防盗,人人有责”,还有什么“沙满箱,水满缸,万一发火不惊慌”,深夜才回到万寿宫休息。改革开放后,万寿宫电影院又改为个体经商户卖衣服、鞋、袜等小商品的地方,现如今仅保留万寿宫牌头。现龙坪人只知道到万寿宫买衣服,鲜为人知万寿宫还住过万岁爷——清代乾隆皇帝。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