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非遗文化展演火了元宵节
花灯绽彩玉轮满,元宵味美人团圆。2月5日,西关十字广场人声鼎沸、气氛热烈,耍社火、敲锣鼓、划旱船,一场由兴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的非遗文化展演,让市民大饱眼福,也让传统文化火了元宵节。
这场主题为“启航新征程、幸福中国年”的非遗展演活动融合了竹马、锣鼓、剪纸、武术、木偶、少摩剑道、兴平劝善等各具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活动现场来自庄头镇金龙村和阜寨镇南八一村表演的竹马鼓在欢乐急促、呼应跌宕的锣鼓节奏中,加入模仿马的嘶叫声,时而出现浑厚高昂的号角声,形象地表现出古代征战的万马奔腾,硝烟弥漫的景象。金龙村村民韩小红说:“我们村的竹马有着悠久历史,这些年,我们在老艺人的指导下,经常性的排练。今天在这里表演,就是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让人民的生活平平安安、幸福吉祥。”
“兴平劝善”是陕西关中地区一种讲唱结合、韵散相间的曲艺表演形式,多以民间庙会、集市为主要场地,宣导教化,群众广泛参与。兴平劝善传承人赵陕军:“我们的劝善表演,是给人传授讲善、说善,弘扬善行义举,使我们每个人多行善、多做善事。”
木偶戏起源于周,承于汉,兴于盛唐,兴平木偶戏因其形式渐变灵活,群众喜闻乐见,一直广泛流传于民间,堪称民间文化艺术的“活化石”。还有少摩剑道,吸收了中国传统武术中技击的精髓且融入了儒家、道家思想,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传统技艺在各自的村庄已传承了几百年,深受百姓欢迎。这些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让群众在领略非遗独特魅力的同时,陪伴大家一起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
市民刘建英说:“今天看了这么多的非遗展示,让我看到了我们兴平独特的地域文化,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今年的元宵节过的特别有意义。”
传统的非遗特色文化、民间艺术展演活动不仅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更展现了全市人民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增强了群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了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