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县召开2022年非遗工作总结暨培训会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推进寿阳县非遗保护工作,提高传承保护工作水平,1月6日,寿阳县2022年非遗工作总结暨培训会议以视频的方式召开。省市县非遗项目传承人共70余人参加会议。
寿阳是中国寿星文化之乡,2500多年的历史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县文旅局通过普查,基本摸清了县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蕴藏和分布情况,建立了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先后有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11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32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名录。公布了县级“非遗”保护名录77个,同时还先后认定县级传承人157人,推荐市级传承人14人,省级传承人7人,国家级传承人1人。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科学保护思想指导下,不断推动全县“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有序推进,促进非遗文化和旅游服务高质量、高标准建设。
会上,文旅局公共文化股付晓香传达贯彻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通知》并对全县2022年非遗工作进行总结。
县文化馆副馆长潘丽霞宣布了寿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表彰2022年度先进非遗传习所、优秀非遗传承人的决定》。
县文化馆馆长潘福明安排了2023年非遗保护工作和春节期间非遗进景区、“寿川记忆”非遗风采展演等工作。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向全省排头兵奋斗目标进军的冲刺之年,也是全面提高我县非遗保护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非遗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作为非遗保护工作的根本遵循。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要切实加强认定、记录、建档、研究等基础工作,着力保护传承实践、传承能力和传承环境,促进非遗在当代生活中延续、发展和振兴,促进非遗传承实践成为广泛的社会自觉。
2023年我县将利用非遗文化节和傩舞爱社艺术节、竹马艺术节等节庆活动进行非遗展演展示活动,特别是春节期间将组织开展“寿川记忆”“非遗风采”展演活动,将集中全县的非遗项目进行展演展示,傩舞、竹马、耍叉、秦王大驿鼓、寿阳评说、寿阳民歌、东河担灯、赵庄佛乐、河蚌舞、太极拳等都要组织节目上台进行展演,其余的福寿剪纸、糖画、篆刻、木刻、傅山黄金针法、胡氏荣茶、寿阳茶食、油柿子、豆腐干、猪头肉、寿阳酸菜、红烧饼等项目在舞台两边进行集中展示。2023年寿阳县春节文艺晚会,傩舞、竹马、耍叉、秦王大驿鼓、福寿剪纸、糖画、篆刻等15个项目和传承人参加展演展示,全景展示寿阳非遗文化。同时开展非遗传习所的提升打造工程,促进非遗活化利用,活态传承。利用“傩舞面具制作技艺”和“寿阳拓碑”“寿阳皮雕”“寿阳木刻”“葫芦画技艺”等项目举办现场制作体验活动;开发具有寿阳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供市民收藏、馈赠,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为争当发展排头兵,建设文化强县做出新的贡献。
会上,优秀非遗传承人进行了交流发言,为我县非遗的继承与发展献计献策。大家一致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强化使命担当,发挥职能作用,释放优势潜力,做好非遗“品牌”文章,不断开创我县非遗工作新局面,推动全县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王美蓉)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