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县:弘扬民间曲艺艺术 激活传统文化活力
作为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形态,宝丰县以马街书会为代表的曲艺艺术以其独特性和代表性在我国传统表演艺术领域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力。2022年11月,宝丰县《弘扬民间曲艺艺术 激活传统文化活力》案例成功入选文旅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宝丰县曲艺艺术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
高度重视,加强整体保护。推动说唱文化生态保护开发。揭牌成立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负责说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规划制定和实施、文化生态保护理论和实践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和保护利用等工作,对推进说唱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水平等起到积极作用。加大非遗传承场所建设。围绕宝丰曲艺的核心代表——国家级非遗项目马街书会,先后建设了马街书会中心广场、主题雕塑苑等景观工程,建成开放了中华曲艺展览馆、刘兰芳艺术馆、中国曲艺交易中心等文化场馆。丰富文化传播展现形式。连续举办七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展演、十四届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两届长篇大书擂台赛等大型活动。对马街书会期间的系列活动进行数字化记录3500多个小时,拍摄照片38965张,记录文字500余万字,整理数字资料14T。“说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专著10部、民间文学20余部。
多样培训,助推传承发展。曲艺培训内容丰富。依托中华曲艺展览馆曲艺培训中心、刘兰芳艺术馆曲艺传习展示中心、马街书会民俗园分馆等35个场所开展曲艺培训、展演、展示等活动。各培训场所常年开设大调曲子、三弦书、大鼓书、快板书等曲艺课程,由非遗曲艺传承人免费教学,内容涵盖文艺创作基本原理和写作技法、作品创作与舞台呈现、曲艺音乐赏析等内容。曲艺普及多措并举。积极开展民间文化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工作。戏曲进校园年均演出场次30场,每年开展三期青少年曲艺培训,每期培训400余人。县文化部门根据乡镇、社区的不同文化资源特点及分布情况和需求,组织具有曲艺表演艺术特长的志愿者进社区,对群众进行培训。曲艺创作出新出彩。组织曲艺文化人才结合新时代背景积极创作新作品。2019年至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创作出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曲艺作品《卖书风波》《农家溜》等30余个,反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曲艺作品《冰泉梦》《扶贫欢歌》《向贫困宣战》《脱贫攻坚看宝丰》等70余个。
广泛参与,营造浓厚氛围。厚植曲艺文化土壤。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宝丰县曲艺人才辈出,现有专业曲艺艺人244人,业余曲艺艺人360人,家庭曲艺传承所26个,省级示范性传习所2个,曲艺类团体60余个。除曲艺艺人外,还涌现出一大批曲艺创作者、曲艺乐器制作者和曲艺粉丝。演出活动丰富多彩。曲艺艺人除在庆典开业、生子祝寿、起房盖屋等情况时进行演出,还定期下基层进行义务演出,年演出场次在3800场以上,观众达30余万人次。除专业团队演出外,还有文化志愿者服务团队38支,在城乡各地年演出5000场以上。同时,积极培养业余曲艺、戏曲爱好者,组建自娱自乐演出队460支,做到村村有演出,人人能参与。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在城区曲艺公园、为民游园、新世纪广场等地,每周定期有曲艺艺人、文化志愿者、曲艺爱好者表演河南坠子、三弦书、大调曲子等曲种曲目,群众自发参与、自我展示,在社会上营造出浓厚的曲艺文化氛围。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