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文旅点燃“烟火气 ”释放经济新“夜”态 

时间:2023-01-02 08:42 发布于:旅游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花灯璀璨,市井长廊,人间烟火,古城夜未央。光影交错间,一半是历史,一半是故乡。仿佛一夜之间,打造“不夜城”的消息传来,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沸腾了。素有嫘祖文化之乡、冶铁铸剑文化之乡、大铜器文化之乡之称的西平县,如何利用这些元素让西平经济效益最大化?如何更好地迈向文旅文创深度融合的“诗酒远方”?

“依托嫘祖文化、冶铁铸剑文化和海棠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积极整合资源,强化亮点打造,培育鲜明文旅地标,打造特色餐饮品牌,丰富沉浸式旅游体验,全力激活西平文旅振兴的‘流量密码’。”2022年11月5日,来西平考察的锦上添花旅游公司董事长刘磊胸有成竹地说,点亮河南,从西平开始。

夜经济,不仅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还是城市经济的一种“软实力”。多元化的夜经济产业中,“文旅+演艺”也正成为旅游夜经济中亮眼的元素。

为进一步加快西平的发展,提升县域内夜游、文化、美食、灯光、视觉、艺术特色街区的发展,拉动城市夜经济,做大做强旅游经济,日前,西平县已和锦上添花文旅集团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该集团董事长刘磊被聘为县文化旅游顾问。与此同时,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总导演屈金星,河南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张翔宇也被聘为西平县文化旅游顾问,大家将为了一个梦想共同去努力,共同打造西平不夜城——“豫南夜”。

如何通过文旅爆品发动机为西平带来游客量?如何让西平成为网红城市?如何让西平全河南出圈?如何激活西平文化?且听西平县文化旅游顾问、锦上添花文旅集团董事长刘磊向你娓娓道来……

刘磊以其成功经验作为切入点,对“豫南夜”的打造做出了针对性的分析,在这个节点上,西平有占位上的先机优势,也有卡位的潜在竞争危机等等问题,西平迫切需要打造“豫南夜”这样的风情街来诠释西平文化,所以从各个方面综合分析,填补不足,发掘潜力,再增优势。

后疫情时代下,夜经济是促进旅游复苏的强针剂。聚焦文化自信打造西平城市夜经济,提升城市生活多样性,提高市民幸福指数,树立文化自信,城市自信。嫘祖故里、花海新城,用夜间演绎的力量来诠释这些西平文化。白天忙生活,夜晚享生活。只有锋利的场景才能穿透游客心智,不夜城将用电影创作手法、导演主义思维,打造最文化、最想象、最神奇、最童话的意境,是未来文旅产品的升级方法。文创类的艺术表演市场同样发达,这也是不夜城模式的产品形态。而“豫南夜”作为不夜城第三代产品,正是基于逆风中摸索出的一个新产品。

以沉浸式表演艺术为手法,赋予商户店铺特定的主题风格,以独特的主题场景为载体,致力于让更多人参与到整个表演当中。在舞台表演中,能够通过灯光的变化来对人物进行衬托,引起观众共鸣。娱乐打卡对于游客的吸引力非常大。游客第一眼看到的场景非常重要。好看的场景、绚丽的颜色,都会让游客青睐有加。展开的是人世间,聚拢的是烟火气。

吃、住、行、游、购、娱所构造的舞台是要讲好西平故事、活化西平文化,需要有意识地用文化塑造城市的灵魂。结合导演主义设计,家乡元素给人呈现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比如嫘祖养蚕。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西平便是整个中国丝织业的发源之地!“龙凤酒”声闻遐迩。据史记记载,先秦法家韩非子,因不为韩王所用,愤而出去,结庐隐居在龙凤山下,著书立说,战谅乌饮酒赋诗,留有“日里小酌龙凤酒,梦中常闻棠溪吟”的佳句。还有海棠仙子。西平海棠种植覆盖面积70多平方公里,小洪河、嫘祖河沿岸的花海长廊绵延11公里,3000亩嫘祖海棠园日臻完美,嫘祖植物园渐成规模,是目前世界品种最全最大的海棠种源库,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海棠花品种。古冶炉城为战国铸剑之地,汉至晋于此均置铁官,实为当时重要的冶铁基地,历史上著名的棠溪、龙泉、干将、莫邪等名剑铸造于此。

历史与现实,将会在西平不夜城——“豫南夜”惊人地重现。试想,下班后一锅慰藉“馋虫”的喷香兔肉,一碗热气腾腾的出山豆腐……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夜经济丰富百姓生活,激发经济活力。

西平县政府负责人说,文旅布局点亮夜经济,释放新“夜”态,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的魅力与活力。新阶段的旅游,需要更多的烟火气去凸显本土文化气质,人们在重塑美好生活的同时,更需要对“诗和远方”的向往和探索。试看,西平县留住了原生态之美,开展了时尚创新,把一幅文化市井长卷演绎得千娇百媚,把旅游产业作为后发赶超的重要抓手和乡村振兴的主打产业。“文旅融合”促进经济腾飞,西平将一步步走出“深闺”,走出河南,走向全国!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