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非遗显特色 文旅融合焕新生 

时间:2022-12-16 20:29 发布于:遗产频道编辑:A001  来源:呼玛县人民政府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黑龙江省呼玛县在持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基础上,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加大了对非遗资源的挖掘和阐发力度,努力找准非遗和旅游工作相结合的最大公约数与最佳连接点,为旅游发展注入了更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新动力。

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位于呼玛县北部,鄂伦春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少的成员之一,自古以来一直从事狩猎生产,被誉为“兴安岭之王”。1953年9月,全乡的鄂伦春同胞下山定居。白银纳鄂伦春族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中国民族博物馆命名为鄂伦春民俗文化重要研究基地。鄂伦春族的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共有27项之多,其中鄂伦春族剪纸、鄂伦春族萨满祭祀、鄂伦春族萨满服饰、鄂伦春族传统服饰、鄂伦春族斜仁柱5项被列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名录中。为了保护和传承鄂伦春民族文化,呼玛县聘请黑龙江华阳实业有限公司设计完成了《白银纳鄂伦春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规划》,同时加大投入,推进规划落地,截止目前已建成鄂伦春民族特色村寨,包括民俗博物馆、非遗手工作坊、萨满小院、酒坊等基础设施。

今年春节期间呼玛县文旅局的志愿者们驱车100多公里,深入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活动。向村民们赠送了亲笔书写的新春吉祥对联等慰问品,把美好的祝愿送到鄂乡非遗传承人的心坎上。活动中,县文化馆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和白银纳乡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了互动,为他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一首首高亢悠扬的歌曲唱出了白银纳的新乡村、新风貌,唱出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充分表现了民族的豪情壮志,歌唱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赢得了乡亲们的热烈掌声。通过本次活动,创新非遗传承形式,拓展非遗传承人群,建立传习基地,打响非遗文化品牌,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营造全社会宣传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的良好氛围,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白银纳乡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活动。活动中,黑龙江省鄂伦春研究会副会长、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研究会副会长关金芳老师,带领着白银纳乡中心校的鄂族同学们及其他游客参观了老一辈非遗传承艺人的手工展位。在介绍时,传承艺人们不断用鄂伦春民族方言和普通话交替讲解手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及作品代表的含义。参观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们对自己民族的非遗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参观游客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增进了现场学习和聆听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拉近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不断提高非遗知名度,促进了白银纳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021年白银纳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名录,随着外地游客的纷至沓来,当地借助非遗文化“火种”,持续放大旅游效应,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攀升,预计2022年底,实现旅游人数10万人,旅游收入700万元,同比去年增长10%。

一项项非遗传承带给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体验,也让当地真切品味到非遗在百姓生活中的传与承。白银纳村成了展示文化的绝佳舞台和承载各类旅游产品的最佳场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停留在口口相传、师徒相承上,更通过旅游、文化产业的途径,体现了时代性,从而更富有生命力。

供稿人:文旅局(图文)张浩洋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