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举办第十九期研究生读书会 

时间:2022-11-18 09:05 发布于:读书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11月15日晚,我院第十九期研究生读书会于政史楼A104举行。在主讲人张勇老师的引领下,研一研二世界史研究生围绕北京大学高岱、郑家馨教授所著的《殖民主义史(总论篇)》一书展开学术交流。

读书会伊始,张勇老师从殖民主义、岛国研究、学术研究三方面对本书进行了简要介绍。“本书把殖民主义作为一个世界历史范畴,基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整体结构展开论述。”此外,张老师强调,殖民主义伴随航海大发现向全球扩张,美洲、澳洲的原住民及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无不深受其害,但是殖民主义也不能简单定义为“破坏”;在岛国研究方面,本书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研究方法,与大多数带有欧美专家主观性的太平洋岛国著作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阅读本书可帮助同学们更客观的学习分析太平洋岛国的历史。

在同学们的发言过程中,魏淑荣同学对书中相关概念进行了叙述,如殖民地的性质、殖民主义的性质等,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提出五个问题;马红艳同学将视角凝聚于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她结合小说《香港三部曲》,分析了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关系问题;张伟哲同学对本书的结构进行了梳理,并结合相关研究动态,对殖民主义史做了概念界定;徐安然同学则对“话语权的争夺”、“殖民主义的后遗症”等相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程彩凤同学则详细阐述了英法殖民地的区别以及民族自决原则;胡铭恺同学从殖民主义时期区域研究兴起对区域国别学研究的意义出发分享了阅读本书对其论文写作的启发;李浩宇同学对非殖民化的含义及其理论的产生、进程与发展进行了总结。

在答疑和点评时,张勇老师指出,同学们要明确概念问题,学术论述中注意去口语化,掌握历史学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及互动关系。对待每一个历史问题,我们都要全面、冷静、客观的去看待,只有这样历史才能正确的照亮我们的未来之路。同学们应具备历史学研究的现实情怀,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明确“一带一路”与新殖民主义的根本区别,坚持躬行实践和经世致用。最后,张老师建议同学们读书要与科研相结合,向外延伸,以写文章代读书,这样既能更好领会书中主旨,还能取得学术成果。

本次读书会的成功举办,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与思考能力,并进一步拓宽了其学术视野,有助于同学们秉持正确的思维模式在学术科研的道路上持续前进。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