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的历史起源(皮影戏的来历与介绍)
皮影戏的历史起源(皮影戏的来历与介绍)
皮影戏,是演员手持用兽皮或纸板雕刻并施以彩绘的人兽形状,通过灯光照射在白色影幕上,随着丝弦锣鼓锁呐伴奏,通过演员的控制使皮影能歌能舞,演出一幕幕悲欢离合故事的戏剧表演形式;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间传统艺术;是一种集绘画、雕刻、戏剧、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传说在2千多年前,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染病故去,武帝思念心切,时常神情恍惚,继而终日不理朝政,各位大臣对此都很担心。一日,大臣李少翁出门,偶遇当街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在地上,画面栩栩如生。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的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到夜里围起方帷,点起许多蜡烛,恭请皇帝端座帐中观看,武帝看后龙颜大悦,从此爱不释手。这个被写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最早皮影戏的渊源所在,也为后来皮影戏的广为流传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古代人们的娱乐节目,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靠灯光的照射,一边操纵皮影一边在乐器的伴奏下讲述故事,由于各地唱腔不同,皮影戏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皮影戏的手艺是复杂的,需要一段时间学会,皮影戏同时也是高难度的一门手艺,有时候一个人需要举两三个皮影戏角色,一举就是好几个小时,并且还要人物对话。皮影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工匠先选好皮料,接着进行处理,使皮革呈半透明状,再涂上桐油,精雕细刻后上色,皮影的造型基于戏剧的需要,形象具有浓厚的戏剧色彩,各种角色齐全。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