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 让课后服务更有“文化底色”
近日,由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非遗进校园 文化伴成长”——课后延时服务非遗体验课在镇江实验学校正式开课。
自“双减”政策全面推进落实以来,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设镇江非遗特色课程、设计制作国家级非遗项目《白蛇传传说》主题校本课程等方式,让非遗项目与课后服务无缝对接,发挥传统文化育人功能,切实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让非遗在保护和传承中绽放异彩。本次非遗体验课共设置了市级非遗项目面塑和剪纸2项课程,共计12课时。通过学习,孩子们不仅能了解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技巧,还能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非遗作品的制作。
在六(七)班的课堂上,传承人陈秀红给学生讲解剪纸的要领,一张张红纸在陈老师的手里变得生动活泼,寥寥数剪,就剪出栩栩如生的图案,这种神奇的变幻让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声。随后,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折折画画剪剪,用灵巧的双手放飞想象,将普通的红纸玩出了“大名堂”。
实验学校副校长陈洁表示非遗进校园,让孩子们更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镇江本土文化的地域特色,学习传承人坚守的匠人精神,更好地树立爱祖国、爱家乡的理想和信念。
“双减”政策实施已有一年,高质量的课后延时服务活动是“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支撑。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深化“校馆合作”,充分挖掘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征的非遗资源,量身定制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非遗活动,让课后延时服务更有“文化底色”。(民艺馆)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