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担使命 党建统领谱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全市组织系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跨越发展的十年。十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上级组织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全市组织系统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杭州特别是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抓牢主责主业,强化担当作为,以实干实绩奋力交出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坚持信仰铸魂
从严从实抓好党的政治建设
全市组织系统牢牢把握政治部门职能定位,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全面落实政治建设各项任务。按照中央、省市委部署,紧扣杭州发展大局需要,先后开展5次党内集中教育,精心组织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建立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组织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贯彻闭环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把提升党员干部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充分挖掘运用红色根脉省会城市办学资源,精心打造下姜村等10大精品现场教学基地,市本级办好市管领导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122期、培训党员干部5500余人次。积极组织村社干部大轮训、基层党员春训冬训,创新推出“百堂艺术党课”“万场党课下基层”“党课开讲啦”等活动,持续提升党员教育覆盖面和精准度,先后在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获得各类奖项25个。
把服务保障G20、打好“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亚运筹办、经济稳进提质等急难险重任务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主赛场,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向中心聚焦、为大局发力,涌现出了一大批攻坚克难、善作善成的先锋模范,推荐评选全国、全省“两优一先”个人和集体254个,表彰市“两优一先”个人和集体1117个。
坚持系统重塑
全力以赴锻造一流干部队伍
全市组织系统积极推进干部队伍和组织工作系统性重塑。始终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抓实抓细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研究制定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实施意见,深化运用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和实绩档案。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干部干事创业,注重在中心工作和大战大考中发现、识别、考察和使用干部。搭建好赛场赛马平台,定期开展乡镇(街道)书记交流会等工作,完善“两个担当”12条举措,累计选树338名省市“担当作为好干部”,让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干部展现自己、脱颖而出,当好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结合市县乡换届、机构改革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等工作,不断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增强整体功能。坚持“全市一盘棋”,常态推进中层干部跨部门跨条块制度性交流,推行政府和企业干部双向挂职,2019年以来交流市管干部430余名、区县(市)管干部和市直机关中层干部1700余名。健全年轻干部持续培养链条,不断完善日常发现、动态管理、适时使用、严格管理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优秀年轻干部综合比选和竞岗交流等举措,进一步打破论资排辈和干部成长隐性台阶。同步提升专业型干部配备比例,合理配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
完善干部大监督体系,统筹抓好领导干部信访查核、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兼职清理、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出国(境)管理等工作。出台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若干意见,严格执行“凡提四必”,落实对关键人、关键事、关键时的监督管理。
深化公务员分类管理,全面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及时奖励、平时考核等制度,创新建立杭州特色公务员心理健康关爱和荣誉退休制度,持续选树270名杭州市“十佳公务员”。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累计招录公务员1.2万名,面向“双一流”高校招录选调生556名。
坚持全域建强
持之以恒抓实基层组织体系
全市组织系统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基层党员干部提出的“四种人”要求,部署开展“争做‘四种人’、争当排头兵”主题实践活动,持续优化村社“两委”班子特别是领头雁队伍,全面推行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一肩挑”率99.7%。深入实施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助跑共富示范八大行动,将党的组织嵌入乡村振兴各个领域,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前累计落实党建联建项目2300余个,建成“共富工坊”398家,92%的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0万元、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淳安县被列为中组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试点,“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做法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以村社党组织“争星晋位、全域建强”行动为总牵引,加快形成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工作体系框架。强化党建统领网格智治,细分调整全市村社网格1.45万余个,增幅达47.2%,配齐配强“1+3+N”网格工作力量。抓实专职社工招录工作,每万人配备社工数提升至20.1名,率先达到18人标准。构建“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新三方治理架构,组建小区党组织3609个,全面推进无物业管理小区清零行动。城市基层党建做法在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业委会和物业企业党建被评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深入实施“双强创优、全域建强”行动,统筹推进非公企业、新兴领域、两新集聚区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涌现出传化集团党委、富春江集团党委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积极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成立全国首个数字经济综合党委,升级打造1800余个新就业群体综合服务站点,推动25万余名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和货运司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格局。
全面实施发展党员增量提质计划,构建发展党员全周期管理智治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4.43万个、党员77.04万名,较十年前分别增长23.4%和26.6%。瞄准城市基层治理需求抓实党员分类管理,深入开展流动党员集中“安家”行动“十个一”举措,全市1.9万余名流入党员纳入属地管理。积极发挥市级党群服务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打造覆盖3700余个站点的市区街社和驿站5级联动党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15分钟党群服务圈”,人流量突破3500万人次。
坚持头雁标准
多措并举构筑群英汇聚格局
全市组织系统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以“西湖明珠工程”为总抓手,创新“杭州人才日”工作品牌,同步建强“一会一赛”、大学生云聘会、“人才山乡荟”等品牌矩阵,持续扩总量、优增量、提质量,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306万名,占常住人口的1/4;累计引育国家级领军人才611人,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入选浙江省顶尖人才专家占全省44%;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居第2位,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提升至第21位。
举全市之力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人才高地先行区,目前大走廊已落地各类重点平台68家,集聚了全省超过60%的国家和省级科技奖获得者、超过7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80%的国家“杰青”和“优青”人才。积极推进新型实验室体系建设,全市现有1个国家实验室、2个国家大科学装置、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实验室,持续深化“名校名院名所”工程,积极引育西湖大学、中科院医学所、国科大杭高院等高水平科教机构55家,这些高能级创新载体已然成为吸引落地全球顶尖人才和一流团队的“梧桐枝”“强磁场”。
先后制定“人才新政27条”“人才发展若干意见22条”“人才国际化意见”“人才生态37条”“创新创业新天堂实施意见”等,创新构建“三定三评”人才评价模式,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组织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780项,158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21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51万件,位居省会城市第一,人均创业密度全国领先。
率先提出打造最优人才生态城市目标,全国首创“人才码”,被写入省委全会决定并推广,创新推出以杭州“人才码”为核心的“一码六服务 人才杭帮彩”服务机制,目前领码人才数突破100万,累计服务933.1万人次。聚焦人才公共服务痛点难点,推出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优惠政策,持续涵养“近者悦,远者来”的最优人才生态,连续11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十年来,全市组织系统紧紧围绕“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这一重大要求,持续以理论武装凝心聚魂、以实践磨炼提升能力、以严明纪律强化约束、以激励关爱激发活力,配套推进数字化改革,建强用好“西湖先锋”“人才引力波”“干部之家杭州频道”、公务员综合数字平台等一批数智组工特色应用场景,赋能组工干部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全力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过硬队伍。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在新的征程上,杭州市组织系统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给予杭州特别是组织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政治自觉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路子阔步前进,为“两个先行”杭州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