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的责任和义务(非遗传承人的意义) 

时间:2022-10-09 09:17 发布于:科普频道编辑:A001  来源:中国都市文化界网

非遗传承人的责任和义务(非遗传承人的意义)

都市文化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承担6项责任和义务。

一是在不违反保密制度和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向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提供项目操作程序、技术规范、原材料要求、技术要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二是制定项目传承计划和目标任务,报文化行政部门备案;三是努力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创作,提供高质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及成果;四是认真开展传承工作,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培养后继人才;五是积极参与展览、演示、教育、研讨、交流等活动;六是向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提交项目传承情况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民族之根,是连接民族感情的纽带,它的保护与发展有着难以估测的意义和价值,而其延续的主要载体则是人。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非遗”技艺逐渐失去了生存市场,不少“非遗”传承人迫于生计不得不另谋出路。随之而来的,则是一些民间技艺连同其中凝结的民族智慧一起濒临失传。无疑,“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其传承状况。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非遗”项目都能转化为经济价值。如何让这部分“非遗”项目的传承人继续选择坚守?在此,就继续做好“非遗”传承人保护工作,笔者谈几点建议。

首先,必须积极提升全社会对“非遗”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确立起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首要位置。尤其要切实给予那些“非遗”濒危项目、稀有项目、弱势项目的传承人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的保障,使更多后继者愿意拜师从艺、愿意子承父业,才能摆脱“非遗”后继无人的尴尬。

其次,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分项目或分类别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业培训队伍,有针对性地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项目的技术与内涵培训相关项目的传承人,在培养过程中应重点和优先考虑一些濒危项目的传承人培训。

再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怎样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怎样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挖掘传承人,除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权利与义务外,还需鼓励和支持已被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各种各样的传习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赛事、展览、培训、交流活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参与热情,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通过各种方式增进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了解,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最后,虽然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都有国家强大的政策支撑,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仍普遍存在老龄化严重而且年龄跨度大等人才断层现象,一些年老的代表性传承人虽满怀绝技,有心传授,却苦觅不到合适的弟子。因此,各级政府还必须出台相关政策激励新人去学习、去参与、去保护、去传承,从而避免出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断层现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源源流长。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阅读延展

1
3